![]() 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6-1685 CN 44-1755/R 地 址 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注:严禁一稿多投!)
|
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 傅晓东 如东县人民医院 眼科 江苏 南通 226400 【摘要】目的:探究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出现干眼症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人工泪液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泪液动力学指标(TTMA 平均值)、Schirmer I test(基础泪液成分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BUT(泪膜破裂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6.36%,高于对照组的 67.27%,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TTMA 平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 各个时段,研究组患者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Schirmer I test、角膜荧光素染色、BUT 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Schirmer I test、BUT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可有效延长泪膜破泪时间,保证患者眼睛的湿润度,进而改善患泪液动力学环境,缓 解干眼症症状,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白内障;干眼症;人工泪液;泪液动力学指标;角膜损伤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7-1958(2022)19-0003-03 白内障患者由于受术中角膜上皮损伤、表面麻醉剂、患者自身高血糖等因素的影响,术后存在发生干眼症的风险[1],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效果 ;而针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临床多采用人工泪液进行治疗。人工泪液属于一种合成药物,成分和人体泪液相似,使用后可有效缓解眼睛疲劳干涩,起滋润眼睛的作用。但人工泪液的使用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可长期使用,只能短时间内缓解患者干眼症[2-3]。双氯芬酸钠属于一种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炎抗过敏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用于治疗眼部手术各种损伤导致的炎症及各种过敏性结膜炎,同时对眼部瘙痒干涩的治疗效果也较佳。有研究提出,针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可收获理想的效果。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 2016 年1 月—2020 年 1 月收治的 110 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开展实验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6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收治的 110 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55 例。研究组中男性 29 例,女性26例 ;年龄 45~71 岁,平均年龄(58.4±3.1)岁。对照组中男性30 例,女性25 例 ;年龄 47~70 岁,平均年龄(57.7±3.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实验开展前向本院伦理委员会提交申请,经审核后开展实验。纳入资料 :(1)患者自愿参与,签署实验知情书,未中途退出;(2)患者均为双眼白内障,且双眼病程相近 ;(3)患者在白内障术后一周内出现干眼症;(4)患者符合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5)Schirmer I test<10mm/5min,角膜荧光素染色呈阳性,BUT<10s ;以上三项至少有两项符合标准。排 除 标 准 :(1)患 者 白 内 障 手 术 前 进 行 过 眼 部 手 术 ;(2)患者术前有干眼症;(3)患者术前有眼部外伤史 ;(4)患者对实验药物不耐受 ;(5)患者实验前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素、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 1.2 方法 1.2.1 对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人工泪液方式治疗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潇莱威,批准文号 H20140946,Allergan Pharmaceuticals Ireland)进行治疗。将 1~2 滴药物滴于患眼,用后即弃,4 次 /d,7d 为 1 个疗程,共使用2个疗程。 1.2.2 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人工泪液治疗方式同对照组一致。另选取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迪非,国药准字H10960176,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白内障术后 24h 开始用药,4 次 /d,1 滴 / 次,7d 为 1 个疗程,共使用 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泪液动力学指标(TTMA 平均值)、Schirmer I test(基础泪液成分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BUT(泪膜破裂时间)。 1.3.1 对比两种患者的临床效果 症状消失 :患者用药后眼部干涩、异物、烧灼、畏光、视力障碍、眼痛、眼胀、眼痒等干眼症症状消失,2 周后未复发;症状缓解:干眼症症状缓解;无效 :药物治疗后患者干眼症症状未缓解或加重。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泪液动力学指标(TTMA 平均值) 采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测量患者滴眼液使 用 前、使 用 后 第 7d、第 14d 及 最 后 1 次 使 用 后10min、20min、30min、45min、60 min 上下泪新月,取对应平均值,计算出总泪新月面积(TTMA)平均值。 1.3.3 对比两组患者的 Schirmer I test(基础泪液成分试验)情况 在患者眼球和下眼睑之间插入一条无菌滤纸,患者轻轻闭眼保持 5min,收集自然眼泪,观察试纸浸润量,以判断患者眼睛的干燥程度,浸润长度< 10mm 为阳性。 1.3.4 对比两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 1%~2% 荧光素钠滴于患者下穹窿结膜囊内,保持 1~2min 后进行观察,正常患者无染色,角膜上皮缺损的部位有黄绿着色,染色程度分值为0~12 分。0 分 :上皮未染色 ;1~4 分:上皮呈淡黄色,轻度染色 ;5~8 分 :上皮呈浅黄绿色,中度染色 ;9~12分 :上皮呈深黄绿色,重度染色。 1.3.5 对比两组患者的 BUT(泪膜破裂时间)情况 患者保持睁眼状态,将1%~2% 荧光素钠滴于患者眼中,记录泪膜表面出现第一个干燥斑破裂的时间 ;BUT > 10s 为正常,BUT ≤ 10s 表明泪膜不稳定,破裂时间越短提示患者结膜的杯状细胞严重损害或丧失。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6.0 软件处理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测,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采 用 χ2 检测,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36%,高于对 照组的 6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 TTMA 平均值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时间段 TTMA 平均值对比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0min、20min、30min、45min、 60min,研究组患者的 TTMA 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各时间短 TTMA 平均值对比 [(x±s),µm2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chirmer I test、角膜荧光素染 色、BUT 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Schirmer I test、角膜荧光素染色、BUT 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Schirmer I test、BUT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chirmer I test、角膜荧光素染色、BUT 指标对比 (x±s)
3 讨论 白内障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多发于 50 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患者发生白内障多数由于晶体老化所引起,而紫外线刺激、糖尿病、眼部外伤、眼部炎症等因素也可诱发白内障的发生[4-6]。针对白内障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故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受角膜上皮损伤、手术切口炎症、术后眼周局部水肿、自身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干眼症。因此,干眼症也是白内障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7]。部分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可采用人工泪液给予缓解,但人工泪液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仅能缓解干眼症症状,对白内障术后的炎症症状并无任何治疗效果 [8]。而双氯芬酸钠属于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其镇痛、消炎、解热效果显著,能有效治疗白内障术后眼部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抑制白内障手术中缩瞳反应,避免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9],从而在根本上缓解患者白内障术后眼部反应。本文对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 TTMA 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Schirmer I test、角膜荧光素染色、BUT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10]。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实施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可有效延长泪膜破泪时间,保证患者眼睛的湿润度,进而改善泪液动力学环境,缓解干眼症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文静 , 沈红良 , 张萌 , 等 . 干眼症小鼠泪液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和白介素 18 水平变化及相关机制研究 [J].陕西医学杂志 ,2021,50(11):1333-1335,1344. [2] 王艳娜 , 杜丽敏 , 任俊霞 , 等 . 邯郸市中学生干眼症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实用预防医学 ,2021,28(10):1261-1263. [3] 唐海华 , 陶怿泉 , 高铭 . 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泪液分泌及角膜损伤的影响 [J]. 医疗装备 ,2020,33(1):84-85. [4] 谢奇英 , 陈小梅 , 刘新 . 泪液分泌试验与泪膜破裂时间在老年干眼症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18(12):1787-1789. [5] 刘晓旭 , 张丹 , 杨延婷 , 等 . 针刺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J]. 上海针灸杂志 ,2021,40(6):744-750. [6] 孙佳丽 , 田丽娜 , 张玉新 , 等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干眼症患者症状评分、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18(11):1671-1674. [7] 郑慧颖 , 魏见娣 , 李乃洋 . 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路径对白内障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的影响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18(5):869-870. [8] 李娟娟 . 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研究 [J]. 中外医学研究 ,2021,19(14):178-180. [9] 李群年 .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智慧健康 ,2021,7(16):121-123. [10] 黄 锐 升 , 林 丽 敏 , 金 泰 , 等 . 干 眼 症 患 者 泪 液 IL- 1β、TNF-α、TSLP 水平与 BUT 值、FL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42(4):425-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