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研究杂志

基于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模式对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基于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模式对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吴宝霞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对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5例,实施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疾病认知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干预可收获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认知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护理;脑卒中;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R74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958(2022)20-0125-04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的突发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病发后,会出现失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等情况[1-2]。大部分患者在前期临床护理过程中,肢体活动受限,同时丧失语言功能、行动功能 ;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一切生活内容均需护理人员或家属进行管理[3-5]。针对该类患者,临床治疗以提高护理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基础,此外,在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需重点关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恢复[6]。基于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干预是我国临床一种新型护理方式,临床研究发现该护理方式的护理价值较高[7] ;但查阅相关文献发现 [8],我国关于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干预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验证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护理方式的临床价值,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方案,本文选取 2020 年 7 月—2022 年 2 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 50 例患者进行探讨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 2020 年 7 月—2022 年 2 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5 例,实施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对照组患者年龄60~89岁;体质指数(BMI)23.52~26.63kg/m2 ,平均BMI(24.52±1.78)kg/m2 。观察组患者年龄60~86岁;体质指数(BMI)23.55~26.61kg/m2 ,平均BMI(24.55±1.74)kg/m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纳入标准 :(1)脑卒中患者;(2)均为我院住院部收治 ;

(3)患者年龄在 50 岁以上 ;(4)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 ;(2)恶性肿瘤患者 ;(3)近期接受过其他手术治疗 ;(4)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包括分析患者病历资料、评估病情 ;由住院部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对患者行针刺护理 ;告知患者相关用药知识。

1.2.2 观察组患者接受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

1.2.2.1 护理前准备 护理前设定 1 名心脑血管健康管理师,其需具备 5 年以上的脑卒中护理经验,同时获得相应的健康管理证书。以健康管理师为中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9]。管理师需全程参与,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护理内容,指出护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做好院前筛查工作 :成立脑卒中筛查门诊,建立健全筛查门诊、脑心健康管理师工作制度,建立门诊相应筛查档案,针对高危病人需做好相关疾病预防工作。

1.2.2.2 脑心健康管理师工作内容 (1)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由健康管理师带头分析患者的一般病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结合患者的营养风险情况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建立并定期维护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随访电子档案,按照脑防委的要求规范完成所有相关工作,为临床科研工作开展提供相应的服务。(2)健康知识教育。对住院卒中患者进行专科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与医生、展养师、心理师进行多学科合作,给予患者多形式、个体化的用药、心理、饮食、营养、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大部分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原因、治疗方案等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偏低,护理依从性较低;护理过程中由健康管理师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宣讲,采用面对面或视频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告知其疾病的相关知识 [10]。(3)心理护理。脑卒中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由于卒中的死亡威胁较大,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部分患者在病发后会出现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健康管理师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采用暗示性的语言给予其鼓励,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4)康复训练。采用被动训练、主动训练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前期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按摩,活动患者的手指、膝关节等部位,同时鼓励患者下床,每天至少进行 30min 的活动;随着病情不断恢复,可适当延长患者康复训练时间。后期则指导患者进行吃饭、刷牙、自主上厕所等日常生活专项训练。

1.2.2.3 加强考核 针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考核评价,以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1.2.2.4 加强院后回访 建立科室卒中患者微信群,定期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交流会等各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以提 高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素养,尤其是对防治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 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11] 进行评估。HAMD 量表包括自杀、罪恶感、早醒等 17 项内容 ;总分 <7 分为正常,总分 7~17 分代表可能有抑郁症,总分 17~24 分代表确定有抑郁症,总分>24 分代表存在严重抑郁症。HAMA 量表内容包括认知功能、抑郁心境等内容。总分29 分代表为严重焦虑,总分 21~28 分代表为明显焦虑,总分14~20 分代表有焦虑,总分 7~13 分代表可能有焦虑,总分 <7 分代表无焦虑症状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率 采用本院自制“疾病认知率分析表”“疾病认知率分析表”进行评估。其中包括用药知识、疾病认知、护理价值等内容,每项满分为 8 分,疾病认知表总分为 56 分。分值 40~56 分代表明确了解,分值20~39 分表示一般了解,分值在 19 分及以下表示不了解。

1.3.3 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 量 表(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scale ;SF-36)[12] 进 行研究,包括患者躯体功能管理能力、行为功能管理能、情感健康及社会功能管理能力等内容,分数与生活质量水平呈现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5.0 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 χ2 检验,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病历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相关病历资料比较 [n(%)]

因素

对照组

观察组

χ2

P

性别





男性患者

17(68.00%)

18(72.00%)

3.456

>0.05

女性患者

8(32.00%)

7(28.00%)

居住地





农村

13(52.00%)

14(56.00%)

3.456

>0.05

城镇

12(48.00%)

11(44.00%)

民族





其他

2(4.00%)

1(4.00%)

2.862

>0.05

汉族

23(92.00%)

24(96.00%)

心理状态





焦虑

12(48.00%)

11(44.00%)

3.456

>0.05

未见焦虑

13(52.00%)

14(56.00%)

年龄





≥65岁

18(72.00%)

19(76.00%)

5.638

>0.05

<65

7(28.00%)

6(24.00%)

4.386

>0.05

2.2 两组患者 HAMD 评分、HAMA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HAMD 评分、HAM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HAMD 评分、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

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 HAMD 评分、HAMA 评分比较 [(x±s), 分 ]

组别

例数

时间

HAMD

HAMA

观察组

25

护理前

16.18±2.32

15.93±2.61

25

护理后

8.42±0.63

7.67±1.93

对照组

25

护理前

16.03±2.72

15.16±2.67

25

护理后

13.18±1.72

10.93±1.62

t

护理前

1.534

1.284

护理后

9.086

8.387

P

护理前

0.065

0.068

护理后

0.0001

0.0001

2.3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明确了解

一般了解

不了解

认知率

观察组

25

17(68.00%)

7(28.00%)

1(4.00%)

24(96.00%)

对照组

25

9(36.00%)

11(44.00%)

5(20.00%)

20(80.00%)

χ2

6.0763

P

0.028

2.4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4。

表 4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x±s), 分 ]

组别

例数

时间

躯体功能

行为功能

情感健康

社会功能

观察组

25

护理前

30.65±5.53

28.37±5.67

30.53±4.38

29.38±3.46

25

护理后

40.53±4.38

41.37±3.34

41.52±3.23

40.37±4.37

对照组

25

护理前

30.38±5.94

28.67±5.57

30.97±5.72

29.83±3.75

25

护理后

36.56±4.53

36.37±5.27

35.37±4.04

36.27±3.07

t

护理前

0.386

0.389

0.527

0.525

护理后

6.685

8.782

8.384

7.386

P

护理前

0.246

0.386

0.385

0.287

护理后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一种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13]。在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能进一步保障患者治疗安全及治疗效果。常规护理方案是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但护理内容较为笼统,针对性不强,故患者的护理效果欠佳[14]。以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是指在患者护理过程中,以脑心健康主管意识为中心,结合健康管理师的护理经验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案[15]。脑心健康管理师需具有 5 年以上的临床脑卒中护理经验,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6]。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方案,由脑心健康管理师为中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恢复患者的语言、行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管理师针对患者的一般病历资料进行护理前评估,在护理后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能进一步丰富护理的内容,完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方案的针对性、个性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研究中发现,基于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方案实施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更为积极,且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更高。研究表明,基于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在对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康复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

综上所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应采用基于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护理方案,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更为积极、疾病认知程度更高,故该护理方案具有更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玉萍 , 郭园丽 , 肖华 . 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 4P 医学健康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河南医学研究 ,2021,30(30):5725-5729.

[2] 马丹, 李凤 . 以脑心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在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药导报 ,2021,18(27):166-169.

[3] 訾希存 , 尹雪燕 , 程鹤 . 基于两层三阶梯培训教育体系构建 " 三师共管 " 模式对 COPD 患者肺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成效分析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26(12):5-8.

[4] 程鹤, 訾希存 . 基于四层三阶梯培训教育体系构建“三师共管”模式对 COPD 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成效分析 [J]. 当代护士 ( 下旬刊 ),2020,27(2):162-165.

[5] 张桂芳 , 刘真亚 , 高石娟 , 等 . 以脑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 [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0,29(1):100-103.

[6] 戚玉娟 , 殷乐 , 邱欢欢 , 等 . 基于自护理论的安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护理安全、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40(24):4483-4488.

[7] 邹翠翠 . 基于时机理论的健康管理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20(14):150-151.

[8] 杨彩侠 , 刘延锦 , 郭园丽 , 等 . 脑心健康管理师结合全流程管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进程 , 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27(5):40-42.

[9] 祁欢, 陈婷 , 张庆华 , 等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典型相关分析 [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1,30(3):262-266.

[10] 叶子蕾 , 梁素琼 , 王晓娜 , 等 .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提高手部肌腱损伤患者疾病预后、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37(16):177-178.

[11] WAGNER S,HELMREICH I, LIEB K, et al. Standardized Rater Training for the Hamilton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17) and the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DSC30)[J].Psychopathology,2011,44(1):68-70.

[12] MULLER N J,ROLL S, WILLICH S N. Comparison of the short form (SF)-12 health statusinstrument with the SF-36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Heart : officialjournal of the British Cardiac Society,2004,90(5):523-527.

[13] 范晓红 , 赵新颖 , 刘军兴 , 等 . 团体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社区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疾病认知的影响 [J].中国社区医师 ,2022,38(2):151-153.

[14] 陈 飞 , 张 琼 丹 , 周 红 丽 , 等 . 个 案 管 理 师 主 导 的MMC 随访平台在 2 型糖尿病患者院内外护理中的应用 [J]. 现代临床护理 ,2021,20(3):51-57.

[15] 张东辉 , 李昂 , 孙雅兰 , 等 . 配对血糖监测方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评价 [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 电子版 ),2020,14(6):434-438.

[16] 胡晶晶 , 蒋菊芳 , 刘容 . 临床药师干预对慢阻肺患者吸入剂使用技术和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 [J]. 实用心脑肺血管 病杂志 ,2020,28(S1):107-109.


ABUIABAEGAAg7YqIlwYonNK0uQQwxgM4_wQ

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6-1685

    CN 44-1755/R

联系方式

地址: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论文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可采用 在线投稿‍ 方式

(注:严禁一稿多投!!!)

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文责自负,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如有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刊编辑部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