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研究杂志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应用中护理问题及全程护理干预进展分析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应用中护理问题及全程护理干预进展分析

王健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糖尿病这种疾病主要有疲乏无力、消瘦、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对于该病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治疗,会使患者的病情发展得更加严重,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胰岛素泵是经皮下胰岛素输注方式,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胰岛素输注,这种方式能够对患者的全天血糖值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通过胰岛素泵能够在理想范围内进行有效控制,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公认颇为有效。本篇文章对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全程护理干预进行综述,以此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升。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护理问题;并发症;胰岛素泵;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7;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958(2022)20-0192-03

    近几年,对于糖尿病的控制以及治疗,在我国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但糖尿病这种疾病还没有办法彻底治好,而罹患该病的患者也只能缓解病情,通过缓解病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1]。胰岛素泵这种输注系统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模拟胰岛素分泌过程,从而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控制,这种方式在临床中非常有效[2]。在实施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为了提高疗效,非常有必要对患者采取护理措施。

1糖尿病的引发因素

    糖尿病这种临床慢性疾病非常多见,而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因为病情的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3]。而该病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高血糖,罹患糖尿病不但会损害全身器官,还会导致微血管以及大血管病变,引发很多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以及酮症酸中毒等,对这些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4]。糖尿病的引发因素比较复杂,包括分娩、手术外伤、遗传、精神刺激以及生活方式等,这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5]。对于糖尿病临床主要采取运动,药物以及饮食等疗法,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以此来延缓疾病的进程。因为糖尿病这种慢性病目前还没有彻底的治好,只能通过相应的手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将会使得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6]。在日常生活当中,糖尿病患者要遵照医嘱进行服药,另外,还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定期的监测[7]。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要多以清淡为主,多食用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少食多餐,对饮食总热量进行控制,并且还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8]

2胰岛素泵的优势

    胰岛素泵是经皮下胰岛素输注方式,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胰岛素输注,相比于一般的胰岛素注射方法,胰岛素泵的优势比较多,能够对传统胰岛素治疗的缺点进行很好的弥补,目前这种方法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而且效果比较理想[9]。和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泵能够精确地控制胰岛素的注射剂量,避免出现剂量过少以及过多引起患者血糖过高以及低血糖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10]。另外,相比于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泵能够进行持续注射,从而对患者多次注射胰岛素的痛苦进行减轻。胰岛素泵精确控制胰岛素注射液,能有效节省药液,对每个小时的注射量也能有效控制。此外,胰岛素泵还有方便携带的优点,所以,患者采取胰岛素泵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价值[11]

3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问题

    为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升,非常有必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从实际来看,在胰岛素泵应用中,存在以下几点护理问题。

3.1置泵前患者的心理问题

    糖尿病患者患病后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对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会使得患者发生失眠、食欲降低的情况,并且非常担心胰岛素泵的效果[12]。因为治疗过程比较复杂,虽然有一些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配合,但是患者的降糖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患者很容易出现愤怒\暴躁等不良情绪[13]。若临床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不良情绪没有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进行干预,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3.2置泵后的护理问题

    在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泵置泵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输注部位疼痛不适以及输注障碍等不良反应,这对于患者的胰岛素泵治疗效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14]。所以,对于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并及时解决。

4胰岛素泵治疗中的护理干预

    有学者[15]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有学者[16]通过研究表明,应对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这样能够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有效提升。

5胰岛素泵治疗中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

    有研究表明[17],在胰岛素泵治疗中,对患者采取全程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

5.1置泵前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因为疾病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负性情绪,这对于后续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如有负性情绪出现,要及时地进行疏导。对于胰岛素泵治疗的相关知识要详细地向患者讲解,以此让患者对于这种治疗方法更加了解。另外,指导患者血糖检测,对于血糖控制的作用要告知给患者,可以把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介绍给患者,以此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进而对胰岛素泵的疗效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5.2置泵的安全护理

     在置泵之前,护理人员要让糖尿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全面了解该种治疗方法,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需要置管部位的皮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进行清洁,以免有感染的情况发生。穿刺部位要避开下腹部,主要在腹部脐周旁开五厘米区域。在准确胰岛素泵中,对于胰岛素剂型要选择合适,为了避免胰岛素堵塞情况发生,可从冰箱提前三小时把胰岛素取出,放置在室温环境中。另外,使用胰岛素泵时,要仔细检查泵的操作系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胰岛素剂量进行设置,以免胰岛素过多使患者出现低血糖[18]

5.3置泵后的护理管理

    为了预防患者戴泵之后发生一些输注部位疼痛,低血糖以及异常高血糖等不良反应,对于戴泵之后护理工作相关护理人员也要注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血糖监测。要密切地监测患者血糖,采用八点法:三餐前,每一餐的餐后俩小时,睡前,凌晨两点进行血糖测量。置泵三天后,血糖测量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指导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这对于改善以及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非常有利。(2)输注障碍。对于输注障碍护理人员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如果发现软管有打折的情况,要及时地通知护理人员,则要重新固定在适当的位置,避免再出现打折[19]。患者输注部位如果有硬结,红肿以及疼痛情况,这个时候要对输注部位进行及时更换。患者因为操作不当很容易发生快速分离器接头松开的情况,这会使得输注路径堵塞而报警,这个时候要把分离器松开,然后再重新连接拧紧。储液罐活塞推动如果受到限制,可以把泵和人体分离,并重新对胰岛素输注进行设置,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那么就是储液罐长时间使用导致,此外,胰岛素洁净以及胰岛素泵超前螺杆腐蚀与生锈也是发生储液罐活塞推动受到限制。(3)携带原则。胰岛素泵在患者日常携带中,要特别注意,装入袋子系在腰间,或者是在口袋内固定好,睡觉时,可以把胰岛素泵放在睡衣口袋或者是枕头下面,对于胰岛素泵要保护好,以免有连接管松脱而出现药液泄漏的情况。在患者进行沐浴时,要协助患者打开分离器,把胰岛素泵取下来,控制在一小时内,并且在1.5℃~45℃环境下进行存放。在穿衣或脱衣时,要保护好输注装置,以免有损坏,脱落以及扭转的情况发生。(4)局部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一般抵抗力都是比较差的,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皮肤感染的情况,所以,对于患者穿刺部位有没有出血,渗血,红肿等要密切地进行关注,如有发生,要及时地进行穿刺点更换,丢弃旧装置,在皮下软管安装新的装置,为了防止埋置在同一个部位较长时间而出现感染,新的穿刺点要在上一次三厘米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对胰岛素的吸收,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20]

    综上所示,对于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概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提升治疗效果。而对于胰岛素泵的护理工作也要注重,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对于糖尿病专科知识及胰岛素泵原理也要详细了解,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仪器,合理饮食,对不良反应进行预防,以此提升胰岛素泵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靓怡,姜振环,王玲.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措施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4):3431-3434.

[2]周燕,周佩如,黄洁微,等.参与胰岛素泵调节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7):1055-1060.

[3]顾晓燕,邬丽满,黄旭容.临床护理路径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16):104-106.

[4] YAURA K, SAKURAI K, NIITSUMA S, et al. Fulminant Type 1Diabetes Mellitus Developed about Half a Year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Nivolumab and Ipilimumab: A CaseReport[J]. The Tohoku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21,254(4):253-256

[5]卢舒婷,李思龙,钟碧琼.胰岛素泵联合社区全科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7):94-96.

[6]冯珊珊,于源.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自护能力及健康知晓度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1):171-173.

[7]陈雪群,刘阳优,谢建群,等.系统化健康教育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0):1238-1239.

[8]史丽,胡婷婷,任卫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临床观察——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2):95.

[9] BIEMAN S T, CONRADIE W S, NEJHARDT M, et al. A multicentre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and glycaemic control ofdiabetes mellitus in adult non-cardiac elective surgical patients in hospitalsin Western Cape Province, South Africa[J]. South African medical journal =Suid-Afrikaanse tydskrif vir geneeskunde,2020,109(10):801-806

[10]邓鹏,肖国龙,陈良忠,等.利司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糖、肝脏硬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1):34-37.

[11]季淑,张爱枝,闫素.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辅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9):68-70.

[12]杨列婵,李苏,胡萍,等.内分泌科联合糖尿病管理小组及总住院医生全程专人负责制优化管理在科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21,34(1):185-187.

[13]王秋丽,刘素华,朱冬梅,等.循证护理应用于规范携带胰岛素泵学龄前1型糖尿病患儿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3):320-324.

[14]刘芳,李乐之,徐蓉,等.成人初显期1型糖尿病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现状及其与自我管理水平和血糖控制的相关性[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5(7):834-839.

[15]张童童,芮凤,张雪英.胰岛素泵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26-29.

[16]朱丽波.沙格列汀联合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4):195-197.

[17]朱瑛,田晓虹,彭元琼.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5):104-107.

[18] SRIPATH N,TANEEPANICHUSKUL N, TANEEPANICHUSKUL S.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for diabetes patients in primary care unit, Bangkok, Thailand: A case study ofEASYDM mobile application[J]. Systematic Reviews inPharmacy,2020,11(6):1100-1107.

[19]岳悦,郑桂玲.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血糖波动监测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8):16-18.

[20]吴文显,揭英彪,黎丽华,等.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分别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指尖血糖检测对血糖波动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21,27(32):34-36.


ABUIABAEGAAg7YqIlwYonNK0uQQwxgM4_wQ

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6-1685

    CN 44-1755/R

联系方式

地址: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论文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可采用 在线投稿‍ 方式

(注:严禁一稿多投!!!)

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文责自负,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如有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刊编辑部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