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持续质量改进用于胃癌术后病人肠内营养护理管理中效果评价

持续质量改进用于胃癌术后病人肠内营养护理管理中效果评价

吉园云

南通市肿瘤医院   江苏南通 226361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后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手术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胃癌;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7-1958(2022)20-0154-04

由于胃癌全切术的手术创伤较大,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需经历较长时间的禁食,导致其机体代谢发生紊乱,进而增加了患者的体内营养消耗[1]。因此,在患者术后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类患者,在术后展开合理的营养护理干预,能有效纠正其营养不良现象;尤其在患者术后早期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可进一步优化患者的康复效果,保障患者肠胃黏膜的完整性[2]。临床过往采取的常规护理,由于缺乏对营养护理的专科干预,故导致多数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维护状况欠佳。鉴于此,本文重点对持续改进模式展开深入研究,评价其在营养支持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5.45±2.36)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23±0.59)年。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5.32±2.21)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6.01±0.64)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

1.2方法

1.2.1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不进行任何创新。

1.2.2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2.1在院内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安排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并纳入年资较高的专科护士参与团队。在小组成立之初,强化对胃癌术后营养护理的知识培训,培训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重点对营养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收集以往的临床护理案例和文献资料,从而制订更符合本院现状的营养护理流程和方案。同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每周组织一次讨论大会,分析具体实施时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优化和改善;根据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按照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落实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1.2.2.2制订本次持续质量改进可行的操作流程和制度尤其对于营养护理的原则要点规章制度需重新制订,并细分每位责任护士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提高人员的责任性。详细的营养护理流程如下:

1.2.2.2.1在患者完成手术当天,评估其病情状况,若患者病情允许时可第一时间采取肠内营养补给。由于多数患者术后属于应激状态,故在进行营养补给时,必须保障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以降低应激反应作为护理重点。营养护理的早期强调以低能量补给为原则,选择重力滴注法营养泵进行输注;其中短肽型营养制剂在早期营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极佳,可直接被机体吸收;本次护理中选择百普力进行营养干预。而在进行营养液的配置时,必须要求护理人员在专门的配置室内完成各项操作,同时取量的搭配需谨慎操作,防止营养液发生污染。在完成配置后,尽可能避免重复使用;若营养液剩余时,应当将其放置在加盖的容器中,储存条件应温度低于4℃,不可储存超过24小时。

1.2.2.2.2考虑营养管留置的时间较长,容易对患者咽喉部位造成较大刺激,故良好的固定措施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次护理中,对导管进行固定时选择胶布贴附进行固定,分别固定于患者的鼻翼和脸颊,并每日更换胶布;长期留置营养管的患者可在鼻翼与管道接触范围内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发生器械性压力性伤,每日进行五次以上的固定观察,防止出现脱出、移位等不良情况。

1.2.2.2.3引导患者取半卧位,可有效防止营养液出现反流。在进行营养补给干预前,首先需对导管进行脉压冲洗,确保导管通畅,防止出现阻塞。在管饲时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感染;可以使用小纱布对导管尾端进行外包裹,既可保持清洁状态,又可防止导管末尾段意外打开而发生污染。

1.2.2.2.4在早期营养支持中,造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分析得知与营养液的输注速度过快具有密切关系,此外,部分营养液的气味难闻,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风险。在本组患者的护理中,营养液滴注速度从25gtt/min开始,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营养液进行稀释,可选择葡萄糖盐水,对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具有显著效果。倾倒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和大量高渗食物快速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有关,考虑到患者胃部会分泌较多血管活性物质,同时因为渗透压的影响,故使细胞外液大量进入患者的肠腔内,因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肠胃道症状。在选择营养液时,短肽型营养制剂的渗透压相对较高,开始输注营养液时,可将营养液输注的速度设置为25gtt/min起,后续可逐渐增加输入速度和浓度。在输入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反应,当出现肠蠕动亢进、腹胀、头晕、脉搏细速等征象时,便可确定出现倾倒综合征;此时应立即将肠内营养液进行稀释,通过降低浓度、减缓速度等手段减轻倾倒综合征反应。

1.2.2.2.5监测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可有效评估患者的营养支持干预效果,根据患者实时检测结果适当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在本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监测中,每隔一周测定一次营养指标,通过观察患者体内营养指标合理调整营养液的配置。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共分为满意、良好、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满意度=(满意例数+良好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3.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炎[3]

1.3.3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运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涵盖日常饮食、躯体功能、心理情绪、社交活动等维度,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1.3.4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具体包括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耗时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

满意

良好

一般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50

25(50.00)

13(26.00)

10(20.00)

2(4.00)

48(96.00)

对照组

50

19(38.00)

12(24.00)

9(18.00)

10(20.00)

40(80.00)

χ2

1.461

0.053

0.065

6.060

6.060

P

0.226

0.817

0.798

0.013

0.013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压疮

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炎

总发生率

观察组

50

0(0.00)

0(0.00)

1(2.00)

0(0.00)

1(2.00)

对照组

50

2(4.00)

2(4.00)

1(2.00)

2(4.00)

7(14.00)

χ2

2.003

2.003

0.000

2.003

6.291

P

0.157

0.157

1.000

0.157

0.012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x±s),分]

组别

n

日常饮食

躯体功能

心理情绪

社交活动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50

18.25±4.35

23.32±1.51

18.51±2.32

23.32±1.41

19.24±1.25

23.24±1.24

17.39±3.09

22.18±2.38

对照组

50

18.71±3.74

20.56±1.35

18.24±3.57

19.32±2.87

18.63±1.98

21.63±1.01

17.19±3.21

19.64±2.17

t

0.490

8.337

0.389

7.692

1.600

6.156

0.275

4.826

P

0.625

<0.001

0.698

<0.001

0.114

<0.001

0.784

<0.001

2.4两组患者手术指征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手术指征对比(x±s)

组别

n

手术耗时(min)

导管留置时间(d)

肛门排气时间(d)

住院耗时(d)

观察组

50

115.23±4.35

1.13±0.35

1.47±0.14

11.35±1.54

对照组

50

138.78±6.56

1.84±0.91

2.35±1.52

12.47±2.13

t

19.086

4.655

3.691

2.716

P

<0.001

<0.001

<0.001

0.008

3讨论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当前临床多以手术进行治疗,但术后部分患者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故营养支持干预是胃癌患者术后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4-5]。在以往研究中指出,胃癌患者术后出现营养不良的概率约为40%,进而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心肺、骨骼肌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从而增加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内毒素释放和细菌移位,加速胆囊收缩和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和肠梗阻,改善内脏血流量,纠正肠黏膜缺血症状,促进肝蛋白合成,对营养不良所致的肝损害有明显改善作用。尤其在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干预,能纠正患者的肠胃道功能,提高肠胃蠕动功能,促进黏膜生长。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加快胃肠道恢复,且不会诱发严重不适;不过具体实施营养护理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故需选择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干预[6]。对以往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时发现,护理效果主要和以下三点有关:(1)机械因素。由于肠道管的空肠端末端共有两个开口,分别为空肠导管开口和液囊开口,且两个开口并无特异性的标志,在不清楚导管结构的状况下,容易混淆,致使营养管开口和液囊开口相连接。(2)人员因素。目前院内部分护理人员对肠导管结构和原理及营养护理知识的认知度较为匮乏,尤其对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速度、温度等存在明显的知识误区,导致护理人员自身能力存在不足,也导致营养护理开展受到一定影响。(3)组织因素。目前在院内针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护理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不足,同时相关流程未得到优化,致使临床护理工作效率较低,容易诱发不良事件的发生[7-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往对胃癌患者手术结束后进行营养护理时存在较多不足,且在整个护理管理过程中,流程存在一定纰漏,如部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其操作能力无法有效满足营养护理的需求,加上科室内部针对营养护理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缺陷,致使营养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为严重[10-11]。此外,患者和家属甚至会对营养治疗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故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一方面可提升院内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有效改进营养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高营养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整体应用效果显著[12]

    综上所述,在胃癌患者结束手术后选择合理的营养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现象。而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出现恶心、腹胀、腹泻、呕吐等情况时,必须做好积极的对症护理干预;同时,需定期测定患者的营养指标,以评估营养支持的有效性,根据每次营养指标合理优化营养液,及时补充患者机体缺失的营养,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玲,王银侠,王玉秀.基于德尔菲法的MDT护理模式联合营养分级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1):101-103.

[2]刘添华,唐晔,关佩.自我超越理论在胃癌化疗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2):43-46.

[3]高玲,杜娜.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胃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1):179-180.

[4]李丽,李慧,杨文文,等.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联合触摸疗法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2):37-40.

[5]许光溪,王飞通,靖方静,等.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干预在胃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6):105-107.

[6]王亚楠,温揽月,吴贝贝.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4):25-28.

[7]李岩,刘晶晶,张兰兰,等.护理专科小组主导的结构化营养管理模式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8):2468-2472.

[8]胡秉凤.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7):1334-1337.

[9]吴可佳,黄月萍,张晓弘.围术期保温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6):145-147.

[10]尚静,李艳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人格特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3):486-488.

[11]刘羚秀,郭静,鲁燕.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参与式饮食干预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35-37.

[12]孙晨霞,李丽,段广娟,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6):14-16.


健康忠告投稿须知

投稿要求:

1. 文稿:来稿应反映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 、文字简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

2.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 含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E-mail,有著作发表的,请主要列出)。

4.摘要:论著类文章应附300字左右摘要;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标题与摘要内容相对应。 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5个,应该在摘要下标引,以便读者索引。

6.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的右上角。参 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献务必与原文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 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

7. 作者严格按管辖省(区)投稿,如发现一稿两投将上黑名单,追究责任;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数据可靠,且不涉及国家机密;

8. 图表应用计算机绘制,图中文字用小五宋体字,图片力求背景线条清晰,保证图表质量;9. 正文格式为:(中文)题目(不超过15个字)—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含所在省、市及邮编)—摘要—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

10. 引证的参考文献限于公开发表的,并按文中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作者须对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承担责任;

11. 文后须附加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历学位、职称和通讯地址、电话及E-mail等个人信息;

12. 若研究课题受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

13. 本刊实行双匿名审稿制度。审稿结果一般在收到稿件的七个工作日内通知作者。

14. 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签署专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本刊所有。如发现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文责有作者自负,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作者责任的权利。


健康忠告在线投稿
健康忠告在线投稿
文章题目
*
作者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文章上传
未选择文件

最多5个文件,每个10M以内

暂无文件,请上传文件
    *
    备注
    *
    验证码
     换一张
    *
    提交
    健康忠告优秀论文
    杂志信息
    ABUIABAEGAAgtvGcowYo_YSVgQYw0QM4_wQ

    主管: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健康忠告杂志社

    编辑部主任:尚雍贺

    责任编辑:陈 宇 黄成宏

    论文借鉴率:20%以内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412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9/R

    邮发代号:46-129

    数据库收录:万方数据库

    投稿邮箱:jiankangzgz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