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常规护理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常规护理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陈思敏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江苏张家港   215600

【摘要】目的:探讨将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联用于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用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风险事件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水平、服务态度、基础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等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心理,减少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起到促进患者恢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满意度;护理质量;风险事件

【中图分类号】R743.3;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1958(2022)20-0151-03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主要是因脑血管破裂或形成血栓所致,容易导致脑部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症状,具有起病急、致残率高、病情重等特点。若该类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救治,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风险管理作为一项临床常用干预措施,具体是指医院在开展救治工作时,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的危险因素,易造成直接或间接损伤、伤残或死亡而采取相对应的一种干预对策,目的是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用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发展,还能规避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2]。本研究旨在分析治疗期间联合运用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5.78±6.24)岁;男患者17例,女患者1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6~24h,平均时间(10.87±3.62)h;疾病类型均为脑梗死。观察组患者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5.29±6.17)岁;男患者20例,女患者1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7~22h,平均时间(10.05±3.24)h;疾病类型均为脑梗死。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符合临床医学伦理学相关要求。纳入标准:(1)经检查后证实为急性脑卒中;(2)首次发病;(3)发病到就诊时间未超过24h;(4)临床相关资料未出现缺失情况,比如临床检查资料及既往病史资料等;(5)了解并掌握此次研究相关内容及相关流程,且监护人或者本人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疾病史;(2)伴有沟通或交流障碍;(3)伴有其他恶性肿瘤;(4)中途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配合研究开展。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进行接待,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等信息;常规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做好病房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提供康复训练。

1.2.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在入院1h内对患者展开风险评估,共分为轻度风险(评分未超过24分)、中度风险(评分为24~44分)及高度风险(评分为45分及以上)三个等级。由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既往病史、意识状况、肢体活动情况等进行评估,仔细评估患者潜在危险因素,并据此制订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住院期间若出现病情变化,或在应用扩血管、降血糖、利尿剂等药物后,需立刻或再次进行评估,针对评分高于24分者,需每日进行1次评估。

1.2.2.2科室需结合既往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制订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培训及现场模拟演练,以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风险事件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1.2.2.3针对自理能力较差者,需将其作为重点看护对象,并增强巡视力度,将“预防跌倒”标识悬挂于床头,同时定期对护理用具安全性能进行检查;针对存在烦躁、躁动情绪者,需将病床高度降低并加上床栏进行保护,必要时可采取约束带。此外,将利器、热水瓶等放置在远处,减少患者发生意外损伤的风险,并将警示牌悬挂在床头,做好交接班及巡视管理;定期对床单位进行清洁,做好患者皮肤护理工作,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其发生压力性损伤。

1.2.2.4提升陪护者对各类危险因素的认知能力及识别能力,以进一步增强陪护者对疾病护理知识的了解,更好地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通过鼓励陪护者参与到安全管理中,利于提升患者遵医行为,进而提升护理质量;重视与陪护者之间的配合度,确保患者在床旁进行活动时得到动态化监护。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3.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具体指标包含神经功能(NIHSS量表,总分42分,数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缺损程度越高)、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总分100分,运动功能与得分呈正比)、自理能力(ADL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焦虑与抑郁心理(SAS量表及SDS量表,量表的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得分与病情间呈负相关,即分值越高反映患者的不良心理越严重)。

1.3.2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坠床、跌倒、走失、其他。

1.3.3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涵盖健康宣教、护理水平、服务态度、基础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等维度,单项指标分值为0~10分,满意度与得分呈正比。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1

19.21±4.54

17.02±3.58

50.87±12.45

75.15±7.92

观察组

31

19.18±4.35

13.47±2.09

51.04±11.69

82.07±5.81

t

0.027

4.768

0.055

3.922

P

0.979

<0.001

0.956

<0.001

续表1

组别

例数

自理能力

焦虑心理

抑郁心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1

70.27±10.65

81.59±5.45

57.14±2.87

45.86±2.09

59.27±2.43

47.31±2.19

观察组

31

70.89±10.24

89.17±5.29

57.03±2.69

39.67±1.84

59.38±2.57

42.04±1.56

t

0.234

5.557

0.156

12.377

0.173

10.913

P

0.816

<0.001

0.877

<0.001

0.863

<0.001

2.2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坠床

跌倒

走失

其他

总发生

对照组

31

2

3

1

1

7(22.58)

观察组

31

0

1

0

0

1(3.23)

χ2

5.167

P

0.023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水平、服务态度、基础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等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x±s), 分 ]

组别

例数

健康宣教

护理水平

服务态度

基础护理

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对照组

31

7.24±1.05

7.36±1.17

7.53±0.91

7.48±0.84

7.61±0.78

观察组

31

8.63±0.97

8.29±0.64

8.57±0.69

8.73±0.52

8.49±0.82

t

5.414

3.883

5.070

7.045

4.329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脑卒中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等特点,且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近年来,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脑卒中疾病的临床患病率呈持续递增态势。由于该病症的病情较急、发展速度较快,若能在黄金时间内对该病患者展开有效的急诊救护,能显著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确保救治效果;同时,积极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干预,利于加快其机体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4]。常规护理主要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由护理人员严控患者相关指标。针对存在偏瘫后遗症者,应积极为其提供相关康复措施以帮助患者恢复,同时辅以饮食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5-6]。风险管理是对风险事件进行预防的一种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而言,受疾病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及机体功能下降,进而增加治疗期间意外与风险的发生。通过在治疗期间采取风险管理,评估易发生风险,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有利于减少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好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将风险管理联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有利于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7-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联用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能力。分析可能由于在护理管理中,结合患者发病后易出现的肢体、生活等方面问题展开预见性的干预及指导,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属的照顾负担,同时充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有效提高其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10-1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风险管理中主要包括风险防护意识、护理安全宣教、陪护人员及生活风险管理等内容,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风险防护意识及处理能力;持续性开展安全护理管理工作,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水平、服务态度、基础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等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实施联合管理,有利于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能改善护患间关系,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护理行为,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以确保护理安全与自护工作能顺利开展[14-15]

    综上所述,将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收获理想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庆霞,霍继浩.护理质量专案活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平均耗时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1):2072-2075.

[2]李莎丽,毛炅平.优质护理模式下综合性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12):1989-1990.

[3]刘幼华,郭红,弓少华,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1):2612-2618.

[4]张娜,刘仲仲,逯青丽,等.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风险[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2,17(5):254-258.

[5]郑娜,王美玲.常规护理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6):1039-1041.

[6]刘迎雪,孙江,邵丽楠.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6):208-210.

[7]刘振,黄晓斌,彭明洋,等.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J].磁共振成像,2022,13(4):15-19.

[8]王云,任莉琼.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对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窗的作用[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8):66-67.

[9]李莎丽,毛炅平.优质护理模式下综合性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3):490-491.

[10]司文兰.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甘肃医药,2022,41(3):281-282,288.

[11]刘静,赵曙光,张笑,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及满意度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3):205-208.

[12]吕米娟,余静.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2):326-327.

[13]黄素玲,唐冬娥,孙会会.质控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6):825-827.

[14]王海玲.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依从性、误吸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智慧健康,2022,8(6):193-195.

[15]黄可可,周金金.团队协作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103-104.


健康忠告投稿须知

投稿要求:

1. 文稿:来稿应反映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 、文字简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

2.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 含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E-mail,有著作发表的,请主要列出)。

4.摘要:论著类文章应附300字左右摘要;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标题与摘要内容相对应。 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5个,应该在摘要下标引,以便读者索引。

6.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的右上角。参 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献务必与原文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 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

7. 作者严格按管辖省(区)投稿,如发现一稿两投将上黑名单,追究责任;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数据可靠,且不涉及国家机密;

8. 图表应用计算机绘制,图中文字用小五宋体字,图片力求背景线条清晰,保证图表质量;9. 正文格式为:(中文)题目(不超过15个字)—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含所在省、市及邮编)—摘要—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

10. 引证的参考文献限于公开发表的,并按文中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作者须对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承担责任;

11. 文后须附加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历学位、职称和通讯地址、电话及E-mail等个人信息;

12. 若研究课题受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

13. 本刊实行双匿名审稿制度。审稿结果一般在收到稿件的七个工作日内通知作者。

14. 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签署专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本刊所有。如发现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文责有作者自负,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作者责任的权利。


健康忠告在线投稿
健康忠告在线投稿
文章题目
*
作者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文章上传
未选择文件

最多5个文件,每个10M以内

暂无文件,请上传文件
    *
    备注
    *
    验证码
     换一张
    *
    提交
    健康忠告优秀论文
    杂志信息
    ABUIABAEGAAgtvGcowYo_YSVgQYw0QM4_wQ

    主管: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健康忠告杂志社

    编辑部主任:尚雍贺

    责任编辑:陈 宇 黄成宏

    论文借鉴率:20%以内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412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9/R

    邮发代号:46-129

    数据库收录:万方数据库

    投稿邮箱:jiankangzgz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