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在小儿厌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在小儿厌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张彦彦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在小儿厌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小儿厌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儿推拿与中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厌食患者采用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护理进行干预,可收获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评分,进而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厌食;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小儿推拿;中医护理;治疗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7-1958(2022)21-0180-03 小儿厌食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儿童疾病,以长期食欲不振,甚至抗拒进食为主要表现。该疾病多在儿童时期发病,其中1~6岁儿童为高发对象[1]。中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饮食无法自调、食物不知饥饱,多和家属喂养不当或给予肥甘厚味食物而影响儿童脾胃收纳运化功能有关,继而可导致该疾病发生[2]。一般情况下,该病不会对儿童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但若家属不提高对疾病的重视度,则会导致儿童营养摄入不足,最终致使儿童日渐消瘦,甚至会诱发养不良、佝偻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3]。既往临床多通过促进胃肠动力等类型药物治疗小儿厌食疾病,但药物本身具有一定副作用,会增加患儿胃肠道负担,继而影响胃肠功能。中医学在治疗厌食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将中医护理进行联合,可进一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加快小儿厌食的疾病转归。鉴于此,本文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小儿厌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小儿推拿及中医护理的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小儿厌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36±1.29)岁;发病时间2~7个月,平均发病时间(4.78±1.15)月。观察组中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21±1.27)岁;发病时间2~8个月,平均发病时间(5.02±1.19)月。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西医诊断标准[4]:(1)消化功能紊乱诱发的食欲降低、食欲减少≥正常食量1/2的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上;(2)存在腹胀、腹痛、口臭、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大便稀,大便味道酸臭症状;(3)排除消化系统疾病、佝偻病、贫血疾病、其他脏器系统疾病;(4)排除药物因素、精神因素造成的疾病。中医诊断标准[5]:(1)长期食欲不振,但没有其他疾病;(2)面色少华,精神尚可,体重偏瘦,无腹部膨胀;(3)存在喂养不当史,比如没有定时、定量进食,食用生冷、厚味、甘甜食物,偏爱零食或挑食。纳入标准:(1)患儿同时满足小儿厌食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2)患儿年龄在3岁及以上;(3)患儿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患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患儿的推拿操作区域存在皮肤创伤或其他局部创伤,导致该部位皮肤不完整;(2)患儿存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或急性传染性疾病;(3)患儿因精神因素或其他因素导致厌食。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接受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1常规治疗 确诊小儿厌食后,提供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治疗。若患儿年龄在5岁以内,2片/次,若患儿年龄在6岁及以上,4片/次;药物服用频率为3次/d,持续服药2周。具体内容如下: 1.2.1.2常规护理 1.2.1.2.1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药物预计效果、用药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让患儿及家属关注用药情况,保证用药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1.2.1.2.2 密切监测患儿治疗期间的病情变化,观察内容包含面色、食欲、进食量、腹胀症状、精神状态等;定时测量患儿体重,及时发现体重下降减轻、体重逐步增长等不良情况。 1.2.1.2.3指导患儿定时进行运动训练,方式以患儿喜欢的类型为主,通过运动加快新陈代谢与胃肠蠕动,继而增强患儿的食欲。 1.2.1.2.4帮助患儿改正不良饮食习惯,控制患儿的每日零食数量,禁止患儿进餐前食用零食、餐后即刻食用水果的行为;叮嘱患儿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食物以新鲜、营养的瓜果蔬菜为主,以有效补充患儿营养,加快疾病转归速度。 1.2.1.2.5 帮助患儿养成良好习惯,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同时要求患儿进食后不要立刻入睡。 1.2.2观察组患儿接受小儿推拿与中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小儿推拿 1.2.2.1.1补脾经 让患儿的拇指维持屈曲状态,推拿人员通过拇指将患儿拇指桡侧直推至指根方向,持续3~5min。 1.2.2.1.2补胃经 推拿人员通过拇指从患儿拇指根部往掌根方向直推,持续3~5min。 1.2.2.1.3揉板门 推拿人员通过拇指指腹耐心按揉患儿的手掌大鱼际,持续3min。 1.2.2.1.4运内八卦: 推拿人员通过拇指指腹自患儿小鱼际开始,经顺时针方向朝大鱼际方向推运至起始部位,持续推运3min。 1.2.2.1.5揉四横纹:推拿人员通过拇指指腹顺着患儿食指纹路朝小指纹路推,持续3min。 1.2.2.1.6捏脊:起始部位是患儿的尾骶骨长强穴,推拿人员自起始部位开始捏起皮肤,按照推-捏-捻-提-放顺序进行操作,一直捏到患儿脊背部上端的大椎穴;通过重提手法刺激患儿背部的胃俞穴、脾俞穴、肝俞穴,让脊柱皮肤潮红,有微微出汗表现。 1.2.2.1.7摩腹 将肚脐作为操作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摩腹操作,持续3~5min;小儿推拿1次/d,持续7d 为一个疗程,进行2个疗程。 1.2.2.2中医护理 1.2.2.2.1营养干预 密切监测患儿病情,评价患儿食欲、食量等情况,结合评价结果给予其个体化营养干预。在患儿治疗期间,要求患儿饮食需节制,严格控制进食量,让患儿定时进食,预防胃肠消化系统的负担过重,保证胃肠消化正常规律。《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明确指出,微微和谐对躯体消化吸收、脏腑调养的积极影响;严格遵循该原则,合理配伍五谷杂粮、蔬菜瓜果、肉类等食物,保证食物营养充足,预防营养不全或营养偏向对气血阴阳平和的不利影响。禁止患儿食用生冷、过油、过腥、油煎、生冷食物;指导患儿增加黄小米、山药等健脾食物的摄入量;指导患儿每日食用适量山楂,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 1.2.2.2.2疾病教育 小儿厌食发病与患儿饮食习惯不佳、家属监督不力、家属认知不足等多种因素存在相关性。为 保证小儿厌食的治疗效果,需做好患儿及家属的教育工作,提升患儿、家属对厌食知识的了解,进而提升患儿、家属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帮助患儿消除厌食的发病原因,预防小儿厌食再次发生。提前调查患儿的饮食习惯、饮食特点、进食规律,结合调查结果制订相应的疾病教育方案。通过图片、视频讲解等手段讲述小儿厌食发生原因,通过一对一护患有效沟通交流,提升患儿、家属的小儿厌食知识掌握度;明确小儿厌食对患儿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明确长期厌食患儿与正常健康患儿的具体区别,提升患儿、家属的治疗意识,增强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1.2.2.2.3情志干预 结合患儿表现评价情志状态,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情志干预。若强行逼迫患儿进食,不仅 会导致患儿情志失衡,还会导致患儿恐惧厌食,负面情绪与厌食行为会形成恶性循环。护士需营造积极向上的进食氛围,如在进食前播放有趣的吃播,在患儿开始分泌口水后提供类似且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这可让患儿主动进食。若患儿情绪不佳,则结合患儿兴趣,让患儿参加愉悦身心的活动,结合患儿年龄准备充足食物,落实少食多餐原则,让患儿能在饥饿时尽快进食,绝不能逼迫患儿进食。 1.2.2.2.4 中药脐疗 选择适量炒白术、太子参、焦三仙、甘草、茯苓、枳实、鸡内金、槟榔等药物,应用中药粉碎机将上述中药材粉碎,确定粉末细腻后添加适量醋将其制作成膏状,在 患者神阙穴贴敷,每周更换贴敷药物2次,持续治疗两周。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在完成两个疗程治疗及护理后进行评价[6]。痊愈:食欲减退及进食量下降等症状彻底消失,食欲恢复到正常状态,且体重逐步回升;显效:食欲减退及进食量下降等症状基本消失,食欲基本恢复正常,体重下降现象消失并有回升表现;有效:食欲减退及进食量下降等症状有所改善,食欲有所恢复,体重下降现象遏制;无效:食欲减退及进食量下降等症状变化不大,食欲未恢复,体重继续下降。 1.3.2 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评分 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价。症状包含食欲、食量、便溏、神疲乏力四项,每项分值为0~3分;不存在症状则记为0分,存在轻微症状则记为1分,存在中度症状则记为2分,存在严重症状则记为3分,分数越 1.3.3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高代表患儿的症状越严重。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由家属填写问卷,结果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很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统计学方法1.4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表1n(%)]
2.2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各项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食欲、食量、便溏、神疲乏力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症状评分比较[(表2x±s),分]
2.3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表3n(%)]
3 讨论 小儿厌食属于一种临床常见儿科疾病,病位在脾、胃,与儿童脾胃尚未发育成熟、不良饮食加重脾胃负荷,继而导致脾胃负担过大,脾失健运相关。小儿推拿是常用的小儿厌食中医治疗方案,最早在《小儿按摩经》中记载。结合小儿厌食疾病的特点,给予患儿特定手法及特定部位推拿,无疑可治疗患儿疾病,改善患儿的身心健康。小儿推拿手法可恢复患儿的脾主运化功能,增强脾胃的食物消化吸收能力及输布作用;利用补胃经、按、揉等手法,可有效纠正患儿脾胃的收纳功能、通降功能,增强患儿食欲,减轻患儿的厌食症状。推四横纹还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积食及腹胀症状,可加快症状改善速度[7]。此外,小儿推拿属于一种柔和的中医手法,可结合患儿年龄、耐受程度等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推拿力度,患儿整体接受性良好,配合度相对较高。小儿推拿还可结合患儿各个穴位、脏器功能等情况展开针对性治疗,进而有效增强脏腑功能,消除厌食症状。中医护理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新型护理模式,可结合小儿厌食的实际护理需求展开护理操作,辅助患儿顺利完成治疗[8]。通过营养干预,可调整患儿的饮食习惯,刺激患儿食欲,补充患儿缺失的营养;通过知识教育,可增加患儿、家属对疾病的重视,充分发挥家属的主观能动性,让家属全面帮助患儿改正不良进食习惯,或改正家属喂养患儿的习惯,让患儿摄入合理全面的营养;情志干预可疏导患儿负面情绪,消除情志对疾病的不利影响;中药脐疗可通过药物刺激患儿相关穴位,有效改善脾胃功能的同时,加快厌食症状的改善,促进患儿疾病转归。综上可知,针对小儿厌食患者应用小儿推拿及中医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症状积分,进而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KARLSSON S, FRIBERGW,RASK M, et al. Patients'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Recovering from AnorexiaNervosa While Having Contact with Psychiatric Care: A Literature ReviewandNarrativeSynthesisofQualitativeStudies[J].Issuesinmentalhealthnursing,2021,42(8):709-719. [2]贾梦云,黄锦军.推拿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4):67-68,70. [3]梁士兵,孙屿昕,李玉琦,等.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和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6):94-98. [4]乔文善,孟亚梅.辨证取穴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及对患儿胃肠动力、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4):475-478. [5]吴学喜.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联合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随机多中心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7):86-87. [6]王丛礼,孙成丽,殷齐辉,等.进食糖浆联合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58):133-134. [7]张文静.小儿推拿联合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症患儿体格发育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1,19(6):127-129. [8]陈思雅,席予凡,黎玉香.中医保健推拿联合膳食营养行为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厌食症患儿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5):47-49,58. |
![]() 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6-1685 CN 44-1755/R 地址: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论文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可采用 在线投稿 方式 (注:严禁一稿多投!!!) 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文责自负,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如有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刊编辑部调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