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研究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期刊介绍
ABUIABAEGAAg7YqIlwYonNK0uQQwxgM4_wQ

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6-1685

    CN 44-1755/R

地   址

    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注:严禁一稿多投!)

   


以护理为主导 MDT 模式对改善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治疗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护理为主导 MDT 模式对改善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治疗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燕    李玮    黄晓芬    范小女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采取以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1 6 月—2022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24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施以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每组 120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护理效果(溶 DNT 时间首次CT 完成时间、首次吞咽功能筛查率、24h 康复评估率、并发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和谐度、管手法、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自信心、沟通协调、责任心)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溶栓DNT、首 CT 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吞咽功能筛查率、24h 康复评估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谐度、品管手法、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自信心、沟 通协调、任心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过程 中对患者采取以理为主导MDT 模式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最大限度地缩短院前至院内时间,同时能 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溶栓时间,进而可提高临床救治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护理主导;MDT;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

【中图分类号】   R47;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7-1958(2022)21-0055-03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有关调 查显示,该病在我国发病风险高达 39.9%,具有患病率高、病 死率高特征,会对我国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溶栓 治疗仍是治疗该病主要方案之一,但溶栓治疗讲究实效 性,故在病后需立即接受治疗。从院前到院内的急诊主要依 赖绿色通道及院内急救,但在临床实际实践中存在效率不高、 通道不畅等多问题,因此需探讨出更有效的方案,以提高急 救效 [1-2]。以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 救流程、缩短溶栓时间,并能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与筛查, 更有利于临床行疾病救治。同时,该管理模式可提高医务人 员的主观能动性及专业能力,进而保证溶栓工作能顺利开展。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 24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取以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 进行护理干预,旨在分析该模式的临床价值。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

选取 2021 年 6 月— 2022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240 例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观察组(实施以护理为主导 MDT 模式) 和对照组(实   施常规护理),每组 120 例。观察组中男性 65 例,女性 55 例; 年龄 43~79 岁,平均年龄(61 .28±2.46) 岁。对照组中男性   62 例,女性 58 例;年龄 45~78 岁,平均年龄(61 .32±2.43)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  

纳入标准:(1)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定符合《中国


性缺血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 [3],且需要立即采取静脉溶栓治疗;(2) 既往临床资料完整, 能够配合工作开展;(3) 发病后 4h 内到院急诊。

标准:(1) 合并其他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疾病;(2) 合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疾病者;(3) 合并发病前 已经出现认知障碍疾病者;(4) 无法提供完整临床资料及近 疾病史;(5) 近期内采取过相关治疗者。

1.2   方法

1.2.1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1.2.2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以护理为主导 MDT 模式护    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构建多学科协作专科护理团队   建立由神经 、急诊、介入、康复、健康管理等多个学科共同参与协作的护 理团队,科之间应积极沟通交流;小组内成员通过查阅既往 研究性等文献制订相关管理制度;针对管理制度内容及 护理目标内容对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同时培养急诊卒中专 科护理人员

1.2.2.2   建立静脉溶栓患者智慧管理流程   通过查阅   往研究文献,并结合院内临床工作的特征制订智慧管理流程; 需在溶前对患者全身状态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其凝血状态, 确定患者是否符合溶栓治疗适应证。

1.2.2.3   建立康复评估及吞咽筛查信息流程   根据既 文献及院内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康复评估管理流程,并落实 24h 内的康复评估工作;建立吞咽筛查信息流程,患者入院后能及 时进行吞咽功能筛查。

1.2.2.4   建立专科指标   查阅既往文献及研究,以制 脑卒中专质量指标;加强对医务人员溶栓知识、脑卒中疾病 识、救治知识的专项培训,构建卒中教育培训模式,从多学科 全方位开展培训。

1.2.2.5   并发症统计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统计, 高护理人员对并发症的认知,同时加强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

1.3   观察指

1.3.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具体包括溶栓 DNT 时间、首次 CT 完成时间、首次吞咽功能筛查率、24h 康 复评估率、并发症(出血) 发生率。

1.3.2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评价   包括 问题能力、和谐度、品管手法、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自信 、沟通协调、责任心等维度。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 软件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 χ2 检验, 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组患者的溶栓DNT 完成时间、首次CT 完成时间均 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吞咽功能筛查率、 24h 康复评估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表 2

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x ± s)

组别

溶栓DNT 完成时间 (min) 首次 CT 完成时间(min)

照组


120

45.28±2.15                    25.15±0.12

观察


120

35.18±2.16                    20.22±2.16

t2


36.304

24.964

P


0.001

0.001

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n(%)]

组别

次吞咽功能 筛查

24h 康复

估率

并发

生率

观察


120

108(90.0)

110(91.7)

5(4.2)

照组


120

84(70.0)

89(74.2)

24(20.0)

t2


12.500

10.827

11.736

P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评价对比

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谐度、品管手 、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自信心、沟通协调、责任心等各项评分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3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评价对比 [(x ± s),分 ]

组别

解决问题能力

自信心

沟通协调

任心

团队凝聚力

极性

品管手法

谐度

照组

120

2.26±0.12

2.67±0.14

2.64±0.13

2.11±0.34

2.41±0.15

2.67±0.34

2.48±0.24

2.95±0.41

观察

120

4.56±0.24

4.15±0.14

4.64±0.24

4.57±0.11

4.57±0.24

4.17±0.16

4.34±0.16

4.28±0.15

t

93.897

81.886

80.268

75.410

83.604

43.729

70.639

33.372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又被称为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 块脱落阻塞动脉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而引起的局部脑组 织缺氧及缺血坏死,可伴有严重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属于 一种临常见脑血管疾病[4-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急性发 作、致死率高特征,是目前导致我国中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 急性心血管疾之一,因此,临床需在患者发病后及时给予患 者对症治疗干预[6-7]。目前,临床上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疾病 的主治疗方案仍是在超早期内(发病时间不超过 4.5h) 给予 采取充足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剂行静脉溶栓治疗。由于急 性缺血性脑卒发病较急,同时病死率较高,患者会在短时间 致死,因此,卒中治疗多讲求时效性,必须在患病后尽早采取 溶栓治疗[8-9]。在临床急诊中,在疾病发病后到院内获得有效 治疗规程主要赖于院前的急救服务及院内绿色通道,两者互 相衔接能在一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对患者预后具有 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开展过程中,急性卒中仍会 出现院前转运率不高、院内协作效果较差、院内绿色通道不 问题,严重影响急性卒中患者得到高校、规范的救治[10] 在该况下,如何缩短院前至院内的急救时间 , 提高急救效果已成为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11]

以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护理是指通过组建多学科护理 ,集合各学科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措 ,以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12]。以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主 要是为了解决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患者提供全 方位的护理施;同时,采取与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相适应的 工作形式,坚以患者的需求作为护理重点,多科学团队小组 成员在分工基上互相合作,从而保证患者能得到整体化、全 、专业化的护理管理[13-14]。随着近年来专科化在我国护 理行业不断深入发展,国内部分医院已逐渐建立了以护士为主 导的多学科护团队,以质量控制为基础,加强对患者入院后 管理措施,同时又能保证多学科护理团队高效运行[15]。该 模式的目标与计划是以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护理行动 的主要指南,小组建立初期,设定护理目标及急诊流程后均 需对小组内成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护理目标及各成员之间的 职责,小组内员分工合作以保证护理工作得到有序开展,让 患者得到整化、全程化的护理措施;而分工协作的方式也能 保证小组内成员将精力全部投入到相应的质量控制环节中,进 而有提升工作效率[16-17]。另外,定期培训的护理方式还能提高参与人员专业能力,降低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 护理差错问题及风险事件发生率。该种护理方式下能直 接明确各小组成员在质量控制中的职责,并通过质量反馈与跟 踪程序持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及可持续 发展[18]

将以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护理中,从患者层面来看,以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 能通过改善溶绿色通道流程以缩短溶栓时间,同时改善患者 结局。从医护人员层面来看,以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能有效 提高医务人员业能力及对患者护理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对并 发症的发现、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从医院层面来看,通过以护 主导MDT 模式能实现资源整合,构建一套集院前指挥调 、远程专家指导、以绿色通道为主导的绿色救治、以卒中护理 人员为主导的后检测护理的智慧急救模型,进而显著缩短患 者院前至院内救治时间,为抢救患者生命提供更多时间,对 提升临床救治功率有明显帮助。从社会层面来看,以护理为 MDT 模式的应用可有效结合医疗资源,通过提升救治成 功率,拉近护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有重要 用。

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溶栓DNT 完成时间、 首次 CT 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首 次吞咽功能筛查率、24h 康复评估均高于对照组,并发发生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 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谐度、品管手法、积极性、团队 凝聚力自信心、沟通协调、责任心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 措施,以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 业能力。在该护理方式下,医务人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智 手段,进而改善护理工作流程,提高疾病的救治成功率,实现 护理为主导MDT 模式的护理价值。

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对患者采 取常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效果,缩短院前至院内 的时间,同时能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溶栓时间,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考文献

[1] 司文兰 . 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 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 甘肃医药 ,2022,41(3):281-282,288.

[2] 周春元 , 王燕凤 , 王有琼 , 等 . 标准化急救护理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时间窗的影响 [J]. 新疆医学 ,2020, 50(11):1210-1212.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脑血管病学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J]. 中华 科杂志 ,2015,48(4):246-257.

[4] 王莹 , 程燕 , 钟平 . 以卒中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探讨 [J]. 皖南学报 ,2020,39(3):294-296,300.

[5] 梁咏娴 , 黄小琼 , 罗晓欣 .MDT 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 性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临床医学工 ,2020,27(5):653-654.

[6] 孙杰 , 王丽萍 , 张萍 . 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在急性缺 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 临床医 学研究与实践 ,2020,5(14):165-166.

[7] 吕敏 , 许玉平 . 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J]. 实用临床护理学 电子杂志 ,2020,5(18):143.

[8] 唐珊 , 李俐 , 郝彬 , 等 .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护理研究 , 2020,34(6):1074-1077.

[9] 学敏 .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静溶栓中的作用体会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 2020,5(2):134-135.

[10] 惠颖 . 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 院内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 [J]. 心理月刊 ,2019,14(18):118.

[11] 张婷婷 , 丁良维 , 李晨 , 等 . 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 对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效果 [J]. 放军护理杂志 ,2018,35(6):70-72.

[12] 梁秀丽 , 李丽华 .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中的作用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19,13(14):174-175.

[13] 张会敏 , 张凌云 . 责任制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 患者 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J]. 首都食品与医 ,2019,26(7):174.

[14] 蔡佩丽 , 梁美秀 , 陈凡 , 等 .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J]. 护理实践 ,2019,16(5):40-42.

[15] 邓果 .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治疗的作用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 2019,4(7):12.

[16] 陈长乐 , 梁远红 . 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 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预后情况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 与实践 ,2019,4(4):152-154.

[17] 张艳柳 . 责任制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 41(6):157-158.

[18] 危慧敏 . 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 (MDT) 的缩短缺 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时间的观察 [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3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