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研究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期刊介绍
ABUIABAEGAAg7YqIlwYonNK0uQQwxgM4_wQ

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6-1685

    CN 44-1755/R

地   址

    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注:严禁一稿多投!)

   


​配偶同步教育对痛风患者依从性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配偶同步教育对痛风患者依从性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凤艳

南通大附属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分析配偶同步教育对痛风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2021 年 9 月在我 院风湿免疫科就医的 96 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48 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饮食、 药、运动等方面的指导及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配偶同步教育。干预完成后,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 用药、饮食、运动的依从性,饮食知识,病情评估指标,焦虑抑郁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用药、饮食、运 动的依从性、饮知识、病情评估指标、焦虑抑郁等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用药、饮食的 从性,病情评估指标,焦虑抑郁的发生优于对照组(P<0.05) ;运动依从性及饮食知识,两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配偶同步教育可帮助痛风者提高用药、饮食的依从性,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疾病转归和预后, 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痛风配偶同步教育;依从性;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958(2022)21-0047-03


痛风是炎症性关节炎最常见的形式。慢性嘌呤代谢障碍 可致痛风的急性发作和形成痛风石,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 痛和肿胀,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1-2]。过去 30 年, 风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 沉重的负担。给予痛风患者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的干预,在 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痛风发作次数及并发症发 生率;但多数风患者用药、饮食等依从性较差,进而会影响 疾病转归,故提高患者的相关干预依从性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 作次数及严重程度。据研究,患者的配偶是其最亲密的沟通者, 对疾病的感知将影响患者行为;配偶作为患者的主要照 顾者,在承担治疗决策、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鉴 于此,本研究痛风患者及其配偶进行同步健康教育,旨在为 进一步提高痛风患者依从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

选取2020 年 3 月— 2021 年 9 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就医 96 例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 ,每组 48 例。

准:(1) 诊 断 符 合 2015 年 ACR/ EULAR 标 准; (2) 已婚;(3) 病情稳定;(4) 患者及配偶均无智力障碍及认   知障碍,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除标准:(1) 精神疾病;(2)   智力障碍及认知障碍;

(3) 合并其他慢性病;   (4) 药物、酒精依赖。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自制痛风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社会人口 学资料及病情评估指标

1.2.1.2   饮食控制相关知识问卷   含 12 个条目,答案与 现行观点一致视为正确,计 1 分,否则计 0 分,对知识的掌握 程度为各条目累积分

1.2.1.3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含焦虑和抑郁各 7 个条目, 采用四级评分(0~3 分),评分超过 7 分为阳性。

1.2.2   研究方法

1.2.2.1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   在患者入院第 2 天   发放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同时医护人员采取以下措施 (1) 针对患者情况制订饮食、运动计划,在小组内讨论、确认   后,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取得理解与配合。(2) 患者出院后,每   月第 2 周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包括饮食、用药、运动   等,并促其执行。(3) 6 个月后再次对痛风患者进行问卷调   检查干预效果。

1.2.2.2   给予实验组患者配偶同步教育   在对照组干 基础上,联合落实以下内容:(1) 为患者制订饮食、运动计 ,同时与配偶进行沟通,告知其督促患者。(2) 出院后访视 包括配偶教指导配偶帮助患者实施干预计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采用



χ2、秩和检验,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学方面线资料差异无

2   结果                                                                                      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项目

实验

照组

统计

P

年龄(y)


53.90±7.60

53.65±6.30

t=0.173

0.863

性别

90

6

47(52.2)

3(50.0)

43(47.8)

3(50.0)

χ2=0.000

1.000


文盲

10

7(70.0)

3(30.0)




小学

12

4(33.3)

8(66.7)



文化程度

初中

26

11(42 3)

15(57 7)

Z=-0 649

0.517


23

14(60.9)

9(39.1)




专及以上

25

14(56.0)

11(44.0)




<2000

1

1(100.0)

0(0.0)



月收入(元)

2000~5000

54

28(51.9)

26(48.1)

Z=-0.255

0.799


5000

41

21(51.2)

20(48.8)



居住

农村

城镇

25

71

12(48.0)

38(53.5)

13(52.0)

33(46.5)

χ2=0.226

0.635

费用

86

10

44(51.2)

6(60.0)

42(48.8)

4(40.0)

χ2=0.038

0.845

2.2   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及生活相关情况比较                    评估指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用药、饮食等依从性、饮食知识、病

2   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及生活相关情况比较 [n(%)]

项目

实验

照组

统计

P

痛风石

8

58

18(47.4)

32(55.2)

20(52.6)

26(44.8)

χ2=0.560

0.454


症状期

8

5(62.5)

3(37.5)



分期

急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期

51

22

23(45.1)

15(68.2)

28(54.9)

7(31.8)

Z=-0.482

0.630


病变期

15

7(46 7)

8(53 3)




0

16

7(43.8)

9(56.3)



疼痛发作次数 / 年

1~2

72

39(54.2)

33(45.8)

Z=-0.504

0.614


3

8

4(50.0)

4(50.0)




0

8

3(37.5)

5(62.5)



疼痛关节

1~2

69

37(53.6)

32(46.4)

Z=-0.461

0.645


3

19

10(52 6)

9(47 4)




0

13

5(38.5)

8(61.5)



肿胀关节数

1~2

67

35(52.2)

32(47.8)

Z=-1.271

0.204


3

16

10(62.5)

6(37.5)



诊频率

1 3 个月

规律

13

83

6(46.2)

44(53.0)

7(53.8)

39(47.0)

χ2=0.212

0.645


完全依从

53

32(60 4)

21(39 6)



用药

部分依从

36

16(44.4)

20(55.6)

Z=-1.920

0.055


全不依从

7

2(28.6)

5(71.4)




完全依从

49

28(57.1)

21(42.9)



部分依从

39

19(48.7)

20(51.3)

Z=-1.120

0.263


全不依从

8

3(37.5)

5(62.5)




不运动

65

35(53 8)

30(46 2)



运动

尔运动

26

12(46.2)

14(53.8)

Z=-0.412

0.680


经常运动

5

3(60.0)

2(40.0)




18.5~23.9

10

2(20.0)

8(80.0)



BMI

24.0~27.9

46

26(56.5)

20(43.5)

Z=-1.136

0.256


28.0

40

22(55.0)

18(45.0)



腰围(cm)



94 64±6 35

94 57±6 96

t=0 055

0.956

59

37

30(50.8)

20(54.1)

29(49.2)

17(45.9)

χ2=0.094

0.760

42

54

23(54.8)

27(50.0)

19(45.2)

27(50.0)

χ2=0.215

0.643

饮食控制知识得 ( 分 )



5.34±2.19

5.41±2.24

t=-0.162

0.872

2.3   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及生活相关情况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依从性(用药、饮食、就诊频率)、病 情评估指标(疼痛发作次数、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焦虑抑郁、BMI 腰围的控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 者在运动依从性、饮食知识掌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 3。


3   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及生活相关情况比较 [n(%)]

项目

实验

照组

统计

P

0

0

20(66.7)

10(33.3)



疼痛发作次数 / 年

1~2

62

29(46.8)

33(53.2)

Z=-2.077

0.038


3

4

1(25 0)

3(75 0)




0

30

20(66 7)

10(33 3)



疼痛关节

1~2

53

26(49 1)

27(50 9)

Z=-2 240

0.025


3

13

4(30.8)

9(69.2)




0

28

20(71.4)

8(28.6)



肿胀关节数

1~2

60

27(45.0)

33(55.0)

Z=-2.385

0.017


3

8

3(37.5)

5(62.5)



诊频率

1~3 个月

规律

24

72

17(70.8)

33(45.8)

7(29.2)

39(54.2)

χ2=4.508

0.034


完全依从

61

38(62.3)

23(37.7)



用药

部分依从

32

12(37.5)

20(62.5)

Z=-2.766

0.006


全不依从

3

0(0.0)

3(100.0)




完全依从

56

35(62.5)

21(37.5)



部分依从

37

15(40.5)

22(59.5)

Z=-2.572

0.010


全不依从

3

0(0.0)

3(100.0)




不运动

62

33(53.2)

29(46.8)



运动

尔运动

29

14(48.3)

15(51.7)

Z=-0.223

0.823


经常运动

5

3(60.0)

2(40.0)




18.5~23.9

18

9(50.0)

9(50.0)



BMI

24.0~27.9

46

31(67.4)

15(32.6)

Z=-1.977

0.048


28.0

32

10(31.3)

22(68.8)



腰围(cm)



93.04±6.20

95.83±7.16

t=-2.043

0.044

40

56

16(40.0)

34(60.7)

24(60.0)

22(39.3)

χ2=4.012

0.045

28

68

10(35.7)

40(58.8)

18(64.3)

28(41.2)

χ2=4.244

0.039

饮食控制知识得 ( 分 )



8.26±2.10

8.28±2.06

t=-0.053

0.958

3   讨论

3.1   加强患者健康教

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提高个体健   素养。研究中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饮食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无   统计意义(P>0.05),且干预后患者对知识的掌握仍不理想; 考虑可与患者中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较多存在一定关系。 老年人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健康生活方式习惯养成不足、 后天学习能力差、患者知识水平有限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健康   教育结局欠佳。因此,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需重点关注老年群   体和低文化程度群体。

3.2   加强配偶同步教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依从性(运动 )、病情评估指标、焦虑抑郁、BMI、腰围的控制等方面均优于对(P<0.05)。研究表明,配偶督促患者将习得的知识 付诸行动,对患者用药、饮食等依从性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进而影响了患者疾病的控制、负性情绪的缓解等。干预后,两 组患者对饮食识,即理论层面的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饮食、用药等依从性,即行为方面,实验组患者均 优于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了 解疾病相关知识;而配偶同步教育则可进一步帮助患者改 生活方式,对患者依从性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上所述,配偶同步教育对痛风患者的依从性产生了积极 影响,改善了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借 助现代沟通媒,可为患者及其配偶乃至整个家庭提供充足而 当的信息支持与行为干预,为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较大的收

考文献

[1]DANVE A SEHRA S T NEOGI T.Role of diet in hyperuricemia and gout[J].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2021,35(4):101723.

[2]SINGH J A. Patient perspectives in gout: a review[J]. Current opinion in rheumatology,2019,31(2):15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