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 临床效果分析


   

长兴县泗安镇卫生院    普外科    浙江    长兴    313113

【摘要】目的:分析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7 月—2022 年 7 月我 院收治的 62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患者 采用传统乳腺肿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项手术指标。 结果实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20.13±4.20)min, 短于对照组的 (51.24±5.73)min; 术中出血量为 (15.21±3.03)mL, 少 于对照组的 (27.67±6.92)mL; 切口长度为 (3.11±0.31)mm、瘢痕长度为 (2.88±0.56)mm, 均短于对照组的 (26.25±5.48) mm(22.32±7.13)mm; 术后疼痛评分为 (2.99±0.85) 分, 低于对照组的 (4.68±1.44) 分; 切口愈合时间为 (3.10±0.94) d、住院时间为 (4.27±0.73)d, 均短于对照组的 (7.01±1.34)d、(9.13±1.16)d; 治疗总有效率为 96.77%, 高于对照组的 77.42%;并发症发生率为 9.68%,低于对照组的 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 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良好,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均较为理想,临床疗效较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乳腺良性肿瘤;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传统乳腺肿物切除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7-1958(2022)21-0038-03


腺良性肿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在乳腺肿瘤中 占比约 80%;该疾病多见于青年妇女,以无疼性肿物、乳房 皮肤异常、乳头扁平、回缩、凹陷和溢液为主要特征[1]。乳腺性肿瘤初期肿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逐渐增大,甚至可 增大一倍,进而对女性的乳腺健康及乳房美观造成不良影响 存在一定恶变。因此,临床一旦确诊,需尽早进行外科手术 切除,防止生恶变。乳腺良性肿瘤传统手术为乳腺肿物切除 ,该手术方式虽能有效切除肿瘤,但由于创面较大,触诊定位 准确性较差,容易伤患者的乳腺组织,同时术中出血量较多, 易引发多种并症,术后瘢痕大,会对女性的乳房美观造成较 大影响,临床疗效欠佳[2]。与传统手术相比,真空辅助微创 旋切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其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真空负压旋切 系统对肿瘤进行精、高效、小切口的切除,可减少手术创伤, 避免手术对肿周围组织的损害,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瘢痕 小,对女性乳房美观的影响较小,因此患者更易于接受。本研 在探讨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实施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的 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

选取 2017 年 7 月—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62 例乳腺 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 和实验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2~44 岁,平均年龄 (35 .10±1.96) 岁;病程 1~4 个月,平均病程(2 .72±0.81) 个 月;肿瘤直径 6~28mm平均直径(12 .18±2.95)mm;肿瘤部


单侧 25 例,双侧 6 例。实验组患者年龄 23~45 岁,平均年 (34 .95±2.11)岁;病程 0.5~5 个月,平均病程(2 .48±0.74)   个月;肿瘤直径 7~30mm, 平均直径(12 .53±3.22) mm;肿 瘤部位:单 24 例,双侧 7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 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 准。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 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   指南与规范 (2017 版 )》[3]   中关于乳腺良性肿瘤的诊断标准(2) 经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或乳腺彩超检查提示为乳腺良   瘤,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诊断;(3) 有明确的手术指征; (4) 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 并发恶性肿瘤疾病者;(2) 并发 脏器功能障碍者;(3) 并发其他乳腺疾病者;(4) 并发凝 功能障碍或其他系统疾病者;(5) 并发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 (6) 既往有乳房疾病手术史者;(7) 对麻醉药物过敏或有 术禁忌证者。

1.3   方法

1.3.1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   患者 取仰卧位,术给予全身麻醉操作,通过超声确认肿瘤病灶具 体位置;接近乳晕位置的病灶,于乳晕边缘处做长度小于 1/2 乳晕长度的切口。针对非乳晕周围的病灶,以乳头为参照物若为乳头平线以上的病灶,则沿着乳房Langer 氏线在病灶 区域行一弧形切口,若为乳头水平以下的病灶,则在病灶表层


作者简介:史群 (1972.3—   ),男,汉族,浙江长兴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普通外科学。



皮肤做放射切口。常规消毒铺巾后,逐层切开病灶区域的皮 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分离至肿物位置,直视下切除局部腺体和 肿物病灶,超声复查有无残留病灶;确认无残留后电凝止血 选用 0/4 吸收线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1~2d,术后及时将手术 病理标本送检。

1.3.2   给予实验组患者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   患者 取仰卧位,上举上肢,使肩关节向外展开,让乳房充分暴露; 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定位病灶,掌握肿瘤的具体位置、数目、 小及附近血供情况等,并进行相应标记,明确最佳穿刺部位, 常选在乳晕位置、下皱襞隐蔽处及乳外侧位置处,尽量不影响 乳房美观,参照肿物的实际情况采用 10G 旋切刀或 8G 刀。对手术切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铺巾,超声引导下在进 针点通过局麻针将醉药注入穿刺通道,使麻醉药抵达至肿块 侧及底部位置,以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在穿刺点行 3~5mm 的切口,同时置入麦默通真空旋切刀,旋切刀和胸壁之间的夹 30°,以防发生气胸;超声引导下逐渐从乳腺表层间隙缓慢 进针直至肿物底部,通过超声探头“十字交叉法”明确肿物病 灶部位后,调整旋切刀凹槽,使旋切刀凹槽正对肿物底部,开 切系统;在超声引导下对肿物病灶进行扇形多方位旋转 旋切,同时通过真空负压系统反复抽吸肿块及积血,直至超声 显示已完全切除肿物病灶,术区积血已全部吸除;再使用超声 复查术区是否残留肿物或残留积血,确认无肿瘤残留或积血残 留后,退出旋切刀。对手术切口进行消毒处理后压迫止血 10 min 后,选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1~2d。术后及时将切除的病


灶组织送告知患者 30d 内禁止进行剧烈运动。

1.4   疗效评

1.4.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 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 分、住院间。其中,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 ) 进行测评, 分值范围为 0~10 分,分数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

1.4.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优:手术区域未出现 显的瘢痕,乳头无回缩、凹陷现象,乳房外观恢复正常,无畸 ;良:手术区域有较小但不明显的瘢痕,乳头回缩、凹陷现象 本消失,乳房外观趋于正常,无畸形;差:手术区域存在明显 瘢痕,乳头回缩、凹陷现象未有改善甚至加重,乳房变形。

1.4.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感 、皮下淤血、皮下积液、局部血肿、皮瓣坏死、乳腺畸形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 资料以 (x ±s) 表示,组间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组间采用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 ,切口长度、瘢痕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 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 (P<0.05)。详见表 1。


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x ± s)

组别

手术时间

(min)

口长度

(mm)

术中出血

(mL)

瘢痕长度

(mm)

切口愈合时

(d)

术后疼痛评分

()

院时间

(d)

试验

31

20.13±4.20

3.11±0.31

15.21±3.03

2.88±0.56

3.10±0.94

2.99±0.85

4.27±0.73

照组

31

51.24±5.73

26.25±5.48

27.67±6.92

22.32±7.13

7.01±1.34

4.68±1.44

9.13±1.16

t

30.248

28.558

20.715

25.746

19.893

18.375

20.462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96.77%,高 于 对 照 组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

总有

试验

 31

 18(58.06)

 12(38.71)

 1(3.23)

30(96.77)

照组

 31

 13(41.94)

 11(35.48)

 7(22.58)

24(77.42)

2

χ





7.582

P





<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9.68%,低于对照组的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组别

口感染

皮下淤血

皮下积液

局部血肿

皮瓣坏死

乳腺畸形

总发

试验

 31

 0(0.00)

 1(3.23)

 1(3.23)

 1(3.23)

 0(0.00)

 0(0.00)

3(9.68)

照组

 31

 2(6.45)

 2(6.45)

 2(6.45)

 3(9.68)

 1(3.23)

 2(6.45)

12(38.71)

2

χ








8.153

P








<0.001



3   讨论

腺良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之一,其具有生 长速度慢、种类多、好发于青年女性等特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 较为复杂,雌孕激素分泌失衡可导致乳腺异常增生,进而发展 为肿物,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过高,可导致乳腺组 织发生纤维腺瘤。此外,遗传、高脂与高糖饮食、长期精神压力 大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疾病[4-5]。目前,针对乳腺良性肿瘤,临 选择手术进行治疗。传统乳腺肿物切除术虽能完整地切 除乳腺肿物,但手术切口较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易 留下较大瘢痕影响患者的乳房美观。此外,触诊定位易牵连 健康的乳腺组织,导致健康组织受损,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加患 者的创伤程度,患者术后易引发切口感染、皮下淤血、积液等多 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进而会延长患者的住 院时间,降低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因此临床需开辟微创入路 的手[6-7]

辅助微创旋切术是一种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微创手 术,其利用超的可视性作用可准确定位肿物病灶,进而在术 区皮 3~5mm 切口,再经旋切刀的反复旋切精准地切除 肿物病灶;过系统反复抽吸,确保肿物病灶及术区积血被彻 底清除,在无退外套针的前提下即可获得病理标本,更方便 手术病理的送检[8]。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定 准确、对组织损伤小、创伤少、术后瘢痕小、对患者乳房美观 影响较小等优点,因此在乳腺良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 并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 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表明,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可有效提高乳腺良性 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与传统的乳腺肿物切除术相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具有以下优点:(1) 精准定位,准确 切除肿物。通过超声可视性操作精准地定位肿物病灶,即使 是直径仅为 0.5cm 的微小病灶或深部病灶,亦可准确、效彻底地行切除[9](2) 真正微创,美容效果良好。传统手术切 约为 30~50mm,创面较大,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切口仅 3~5mm,创面较小;术后不用缝合,患者无需担心留下较大 瘢痕,美容效果良好。此外,可通过一个切口切除同一侧乳 的多个病灶,减少组织损伤,无组织变形,有利于术后恢复[10] (3) 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传统手术需对切口进行电凝止血处 理,易造成脂肪液化,引发切口感染;缝合时切口残留缝线,增 加感染的发生风险。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无需缝合,切口 任何异物残留,故感染率较低;同时,由于该手术对健康组 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进而减少治疗术后感染的发生及其 发症的治疗成本[11]。值得注意的是,真空辅助微创旋切


术手术操作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对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 要求较高,需要医师具备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手术经验。

上所述,在乳腺良性肿瘤临床治疗中采用真空辅助微创 旋切术,可收获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 、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瘢痕小、疼痛较轻、切口愈合时间 及住院时间较短、床疗效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考文献

[1] 王超 , 张乘 , 冯海湛 , 等 .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加置引 乳腺良性肿物患者术后恢复与并发症的影响 [J]. 实用医学 杂志 ,2018,34(11):1881-1884,1888.

[2] MOHAMMADOO-KHORASANI M, KARAMI T F, ATRI M.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isoenzymes: The expression of α1α2,β1, and β2 subunits in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tumors [J].J Cell Physiol,2020,235(2):1358-1365.

[3]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 中国抗癌协会乳 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7 年版 )[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 27(9):695-759.

[4] 徐斌 , 卫利民 , 刘永萱 , 等 . 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 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 27(20):3216-3219.

[5] 徐淑仪 , 何建明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 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7(7):109-

112.

[6] 余汉辉 , 徐伟宏 , 梅锋 , 等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 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对比 [J]. 中国 用医药 ,2021,16(21):79-81.

[7] 庄秋梅 , 向广阳 , 李锦良 .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和 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差异对比分析 [J]. 锦州医科大学 学报 ,2019,40(4):27-29.

[8] 刘春 , 刘云冲 , 于振彬 , 等 . 超声辅助麦默通乳腺微 术对老年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疼痛因子及炎症因子水 影响 [J]. 医学临床研究 ,2022,39(1):77-80.

[9]WALDMAN R A, FINCH J, GRANT-KELS J M, et al. Skindiseases of the breast and nipple part i : benign and malignanttumors [J].J A m Acad Dermatol,2019,80(3):1467-1481.

[10] 付修林 , 杨荣 . 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乳腺肿物 切除术在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J]. 中国全科 ,2020,23(S1):163-165.

[11] 姜吉洵 , 高佳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 与传统手术治乳腺良性肿瘤的对比研究 [J]. 中国基层医药 , 2021,28(10):1448-1451.


健康忠告投稿须知

投稿要求:

1. 文稿:来稿应反映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 、文字简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

2.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 含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E-mail,有著作发表的,请主要列出)。

4.摘要:论著类文章应附300字左右摘要;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标题与摘要内容相对应。 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5个,应该在摘要下标引,以便读者索引。

6.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的右上角。参 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献务必与原文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 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

7. 作者严格按管辖省(区)投稿,如发现一稿两投将上黑名单,追究责任;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数据可靠,且不涉及国家机密;

8. 图表应用计算机绘制,图中文字用小五宋体字,图片力求背景线条清晰,保证图表质量;9. 正文格式为:(中文)题目(不超过15个字)—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含所在省、市及邮编)—摘要—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

10. 引证的参考文献限于公开发表的,并按文中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作者须对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承担责任;

11. 文后须附加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历学位、职称和通讯地址、电话及E-mail等个人信息;

12. 若研究课题受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

13. 本刊实行双匿名审稿制度。审稿结果一般在收到稿件的七个工作日内通知作者。

14. 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签署专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本刊所有。如发现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文责有作者自负,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作者责任的权利。


健康忠告在线投稿
健康忠告在线投稿
文章题目
*
作者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文章上传
未选择文件

最多5个文件,每个10M以内

暂无文件,请上传文件
    *
    备注
    *
    验证码
     换一张
    *
    提交
    健康忠告优秀论文
    杂志信息
    ABUIABAEGAAgtvGcowYo_YSVgQYw0QM4_wQ

    主管: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健康忠告杂志社

    编辑部主任:尚雍贺

    责任编辑:陈 宇 黄成宏

    论文借鉴率:20%以内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412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9/R

    邮发代号:46-129

    数据库收录:万方数据库

    投稿邮箱:jiankangzgz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