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全程护理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阶梯式全程护理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单士芹 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山东 菏泽 2743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阶梯式全程护理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2 月— 2022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92 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6 例。对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研究组患者采取阶梯式全程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 者的临床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的惊厥、肢体障碍、意识障碍、体温、脑脊液 (CSF) 中淋巴细胞等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的听力障碍、癫痫、智力障碍、视力问题等不良事件 总发生率为 2.17%, 低于对照组的 17.39%(P<0.05) 。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各项生活 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阶梯式全程护理模式应用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收获显著的护 理效果,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阶梯式全程护理;病毒性脑膜炎;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R5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958(2023)03-0077-03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通常 是病毒侵入机体神经系统而引发的[1]。病毒性脑膜炎一般起 病较急,患者在发病后的主要表现包括发热、头痛、肌痛、恶心、 呕吐、全身乏力等,并存在其他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的临床表 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针对病毒性脑膜 炎一般采用对症治疗,期间需同步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有 效改善患者预后[3]。阶梯式全程护理主要根据患者病情所处 阶段而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效 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鉴于此,本研究选取 2020 年 2 月— 2022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92 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探究分析阶梯式全程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2 月— 2022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92 例病毒 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和对照组,每组 46 例。研究组中男性 26 例,女性 20 例;年龄 17~61 岁,平均年龄(35 .32±4.24) 岁。对照组中男性 24 例, 女性 22 例;年龄 18~62 岁,平均年龄(35 .64±4.56) 岁。两 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可比。 纳入标准:(1) 患者经过系统性临床检查均符合病毒性脑 膜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 患者临床资料完善;(3) 患者以及 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中的全部内容,并签订相关同意书表示自 愿同意。 排除标准:(1) 具有严重脏器损伤或者先天性心脏病患 者;(2) 具有语言障碍、肢体障碍、意识障碍或者合并恶性肿瘤 患者;(3) 具有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 给予患者 及家属入院指导,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治疗干预,同时遵医嘱给予用药指导等常规护 理措施。 1.2.2 对研究组患者采取阶梯式采取全程护理模式 根 据患者处于不同的阶段而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昏迷 期(患者神志清楚,但是不能唤醒)、恢复期(患者神志清楚,能 唤醒,但不能有效配合运动),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昏迷期 1.2.2.1.1 唤醒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需多呼唤患者姓名, 并叮嘱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进 行相应的肢体接触,但需保证动作轻柔。 1.2.2.1.2 语言功能恢复护理 根据患者实际交流现状, 采取相应的护理方式,保证患者能与外界进行有效的交流沟 通;可选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沟通的语言作为基础,尽量调动 患者的交流积极性。 1.2.2.1.3 生活护理 患者处于昏迷期间,护理人员需定 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并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同 时需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被套等物品,保证病房干净整洁。 1.2.2.2 恢复期 1.2.2.2.1 环境护理 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 调节病房内温度、湿度至适宜范围;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 清新;定期打扫病房卫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1.2.2.2.2 用药指导 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家属不同药物的药效作用、具体使用方法、使用剂量、 用药注意事项等信息,保证患者能每日按时、准确用药;护理 人员需提醒家属,用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处理。 1.2.2.2.3 发热护理 若患者出现发热,护理人员需立即 采用冰敷、温水擦拭等物理降温措施,并定时测量患者体温; 若患者持续高温,可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降温药物进行干预 1.2.2.2.4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制订适宜的饮 食计划,需遵循少量多食的原则;鼓励患者多摄入优质蛋白、 维生素等物质,以维持患者所需营养,并保障患者每天摄入足 够水分。 1.2.2.2.5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家属健康指 导, 并告知患者家属病毒性脑膜炎疾病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 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家属遵医嘱进行 治疗的重要性,以便有效配合后续治疗。 1.2.2.2.6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患者在病情好转可下床 活动后,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积极进行下床运动;针对肢体偏 瘫患者,需给予早期运动和恢复指导,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康复期间,需注意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避免患 者出现二次损伤。此外,鼓励并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 动,如穿衣、吃饭、洗脸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 体运动功能。 1.2.2.2.7 出院护理 在患者符合各项出院指标时,给予 患者出院指导,并为患者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在出院后对患 者进行定期回访,以便掌握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同时,耐心回 答患者家属存在的疑问或顾虑。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 包括患者的临床 指标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指标包括惊厥、肢体障碍、意 识障碍、体温、脑脊液中(CSF) 淋巴细胞等。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在患者出院后 2 个 月,护理人员需进行家庭回访,掌握患者预后情况,并了解患者 不良预后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听力障碍、癫痫、智力障碍、视力 问题等。 1.3.3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状况评分表 (SF-36) 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社会 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四个方面,每项均采用百 分制,评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 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采取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 (x ±s) 表 示,采用t 检验,P<0.05 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惊厥、肢体障碍、意识障碍、体温、脑脊液 (CSF) 中淋巴细胞等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比较 [(x ± s),d]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事件总发生率为 2.17%,低于对照组的 17.39%,差异有统计 研究组患者的听力障碍、癫痫、智力障碍、视力问题等不良 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各 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 ± s),分 ]
3 讨论 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各种病毒因素所引发的 软脑膜出现弥漫性炎症,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无菌性脑膜炎 [5]。该疾病患者的发病较为急促,病情变化较快,患者一般会 出现精神及意识障碍。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可能会合并 出现脑水肿、惊厥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 目前临床针对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通常采取对症治疗、支持治 疗,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此外,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 相应的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7]。阶梯式全程护理 模式主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而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并由护理人员实施,使患 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了解遵医嘱进行相关护理干 预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有效地配合后续治疗,最大限度地促 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优于对照 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惊厥、肢体障碍、意识障碍、体温、 脑脊液 (CSF) 中淋巴细胞等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 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听力障碍、癫痫、智力 障碍、视力问题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 2.17%,低于对照组的 17.39%(P<0.05)。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 功能、认知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阶梯式全程护理模式应用于病毒性脑膜炎患 者中可收获显著的护理效果,能促进患者恢复、缩短患者的住 院时间, 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倩 , 赵凤 . 阶梯式全程护理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 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当代护士 ( 上旬刊 ),2022,29(4):55-57. [2] 吴玲 , 禹玲 , 燕兰云 , 等 . 协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脑膜 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 ,2021,30(36):4070-4074. [3] 杨金娥 . 整体护理对重症病毒性脑膜炎合并呼吸衰竭 患儿康复的效果分析 [J]. 中外医疗 ,2021,40(30):141-144,149. [4] 宋德娜 . 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护理 [J]. 中 国医药指南 ,2021,19(24):181-183. [5] 王秀容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 癫痫患者昏迷程度、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 实用 医院临床杂志 ,2021,18(2):170-173. [6] 冉沁宸 , 严卫平 , 刘珊 , 等 .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主要 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构建 [J]. 现代预防医学 ,2020, 47(19):3626-3629. [7] 董悦 . 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28(3):113-114. [8] 程蕊 .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在综合性干预下的临床 疗效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40(22):2899-2900. 投稿要求: 1. 文稿:来稿应反映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 、文字简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 2.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 含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E-mail,有著作发表的,请主要列出)。 4.摘要:论著类文章应附300字左右摘要;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标题与摘要内容相对应。 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5个,应该在摘要下标引,以便读者索引。 6.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的右上角。参 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献务必与原文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 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 7. 作者严格按管辖省(区)投稿,如发现一稿两投将上黑名单,追究责任;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数据可靠,且不涉及国家机密; 8. 图表应用计算机绘制,图中文字用小五宋体字,图片力求背景线条清晰,保证图表质量;9. 正文格式为:(中文)题目(不超过15个字)—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含所在省、市及邮编)—摘要—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 10. 引证的参考文献限于公开发表的,并按文中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作者须对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承担责任; 11. 文后须附加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历学位、职称和通讯地址、电话及E-mail等个人信息; 12. 若研究课题受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 13. 本刊实行双匿名审稿制度。审稿结果一般在收到稿件的七个工作日内通知作者。 14. 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签署专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本刊所有。如发现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文责有作者自负,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作者责任的权利。 健康忠告在线投稿
文章题目 *
作者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文章上传 未选择文件 最多5个文件,每个10M以内 暂无文件,请上传文件 *
备注 *
验证码 * 提交 |
![]() 主管: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健康忠告杂志社 编辑部主任:尚雍贺 责任编辑:陈 宇 黄成宏 论文借鉴率:20%以内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412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9/R 邮发代号:46-129 数据库收录:万方数据库 投稿邮箱:jiankangzgzz@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