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士主导的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专科护士主导的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 李清 通讯作者 崔田田 朱蓬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探讨以专科护士主导的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2022 年 7 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6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则接受常 规护理措施和专科护士主导的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0个月)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阶段健康行为改变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实施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变效果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以专科护士主导的跨理论模型护理 干预方法可显著改善其健康行为,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 专科护士;跨理论模型;慢性心力衰竭;健康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958(2023)10-0001-04 慢性心力衰竭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中位居首位的死亡原因,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1]。该疾病症状的反复发作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的住院率、病死率上升,进而加重患者个体、家庭、社会的负 担[2]。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一般由责任护士按医嘱实施治疗及常规护理,受责任护士工作经验、全 程护理规范培训欠缺等因素的影响,责任护士可能会缺乏对患者全程、专业及个体化的护理,同时也会缺乏对患 者不良健康行为习惯的评估及有效干预;出院后,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仍存在不良健康行为习惯,会进一步影响其预后质量及生活质量[3]。跨理论模型是当前临床一种代表性的健康行为促进理论,其主要依照行为改变对象的需求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以促进研究对象个体不健康行为的转变,同时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4]。心血管专科护士是指完成心血管专科护士理论教育及专科实践,取得专科资格证并具有较高临床护理水平和专科特长的护理人才。专科护士可通过先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给予患者更专业的护理指导及服务[5]。专科护士主导的跨理论模型可准确地评估患者当前及后续的健康行为,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健康行为,促使其保持健康行为[6]。本研究以此作为主要思路,将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跨理论模型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的护理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21 年 7 月— 2022 年 7 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65 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32 例) 和对照组 (33 例) ;随访时间为 6 个月,对照组 3 例患者、干预组 2 例患者因失访退出,最终共 60 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每组 3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1。本研究已获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伦理委 员会的批准(中大附三医伦〔2021〕02-270-01),所有参 与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 满足《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 南2018》中有关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根据 NYHA 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处于 II~IV 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2) 神志意识清楚,无心智功能障碍,言语沟通正常者; (3) 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4) 患者年龄≥18 岁,≤ 75 岁。 排除标准:(1) 现今或曾经患有严重脑血管意外、肿瘤或精神异常等无法配合本研究的患者;(2) 现今或曾经患有其他系统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的患者,例如,严重肝功能、肾功能障碍等患者。 表 1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措 施 包括对症治疗、用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及随访等宣教内容。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采用电话随访与门诊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运动、饮食、戒烟、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复查 提醒等,同时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细心指导。 1.2.2 对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建立以心血管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医护协作管理团队 成员包括专科护士 2 名,责任护士 2 名,副主 任医师 1 名,主治医师 1 名。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与职责,并组织成员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专项培训及考核,同 时制订评估及干预流程。 1.2.2.2 患者入院后,由专科护士负责初步的评估及信息收集工作,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 基本资料、病情程度、心理状态及不良健康行为。根据初次评估结果制订相应护理计划,并由责任护士执行。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注意评估患者行为阶段变化情况,同时需评估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由专科护士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护理计划并指导实施。 1.2.2.3 出院 6 个月内,对患者持续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模式下的随访管理[7],采用电话、微信、定期门诊 等方式开展随访。根据患者的健康档案及所处行为变化阶段,不断调整、优化护理计划,让随访和指导具有针对 性,旨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健康行为。 1.3 观察指标 运用行为改变阶段评估量表 ( 源于美国癌症预防中心,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6) 判断参与研究的患者 处于跨理论模型的哪个阶段,共包含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8]。 1.4 资料收集 首次行为阶段评估于患者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出院后对两组患者实施定期随访,并于出院时(出院 0 个 月),出院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分别开展行为改变 阶段评估。评估时使用统一指导语,均由研究人员依照量表内容逐条询问患者并核实后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 采用χ2 检验,组间不同的行为改变阶段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前后行为改变阶段比较结果,详见表 2、表 3。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各行为改变阶 段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行为改变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行为改变阶段比较(例)
表 3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后行为改变阶段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生活质量较差,需接受较长时间的护理干预。针对该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同时可帮助其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住院期间,有医生及护士的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有明显帮助,临床干预效果较为理想。相关研究显示,近 80% 的 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后仍然保持或恢复原有的生活方式,而不良的健康理念和行为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或再次入院 [9]。因此,帮助患者及家属积极转变观念,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能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当前,跨 理论模型在众多健康行为改变的有关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相关实验结果显示,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对研 究对象提供与其行为改变阶段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可帮助其建立规律运动及生活等行为习惯,并能增强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10-11]。因此,跨理论模型的广泛应用也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形成和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各行为改变阶段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 患者行为改变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说明,干预组患者的行为改变阶段发生了显著转变; 处于前意向阶段或意向阶段的患者大多数进入了行动阶段或准备阶段,出院 6 个月时,干预组中处于维持阶段的 患者多于对照组。结果显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以跨理 论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更好地帮助患者认识到不 健康行为的危害,进而促进患者改变健康行为,逐渐建立 并维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采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方法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的改变, 是一种适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的护理干预模 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研究对象均来自中山三院, 样本的代表性有限;同时,随访时间较短,该模型的长期 效果还有待研究。因此,今后应开展多中心实验,并适当 延长随访时间,以不断完善该研究的结论,为临床提供更 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娟 , 赵书娥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 的研究进展 [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50(3):360-364. [2] 王子迎 , 米冬花 , 王水莲 , 等 . 老年慢性心力衰 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华护理 杂志 ,2017,52(4):431-435. [3] 陈巍 , 林平 , 李玲 , 等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 教育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 [J]. 中华护理 杂志 ,2013,48(4):293-296. [4] 岑琼 , 朱渊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行为管理研 究进展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23(24):3176-3180. [5] 王维 , 袁美珍 , 李凤 , 等 . 中美两国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建设与监管比较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3):230-233. [6] 栾晓嵘 . 心血管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25(1):1-3. [7] 吴素华 , 郭金荣 , 刘月荣 . 跨理论模型对冠心病 患者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J]. 中华现 代护理杂志 ,2015,21(19):2260-2263. [8] 李丹 , 施雁 , 姜金霞 , 等 . 跨理论模型在 PCI 术 后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25(9):1117- 1120. [9] 杨玉英 , 敬晓华 , 容亚凤 . 三位一体护理管理模 式在慢性心衰院外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J]. 临床医 学研究与实践 ,2020,5(11):154-156,168. [10]MOUNIERVEHIER C, MADIKA A L, LETOMBE B.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women: Effective prevention requires teamwork[J]. J Med Vasc,2017,42(4):195-197. [11] ZHU L X, HO S C, SITJ W H, et al. Retraction: Effects of a transtheoretical model–based exercise stage- matched intervention on exercise behaviour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Adv Nurs,2014,70(10):2414.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护理科研基金项目 ( 编号:2020HL07)。 通讯作者简介:李清,女,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护理,E-mail: liqing200805@163.com。
|
![]() 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6-1685 CN 44-1755/R 地址: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论文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可采用 在线投稿 方式 (注:严禁一稿多投!!!) 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文责自负,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如有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刊编辑部调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