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及对其p(O2)、SaO2与pH水平的影响评价集束化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及对其p(O2)、SaO2与p H水平的影响评价 朱霞 洪湖市人民医院儿科 湖北荆州 4224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集束化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儿P(O2)、SaO2与pH水平的影响。方法:样本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集束化护理),对比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p(O2)、SaO2与pH水平。比较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p(O2)、SaO2与pH水平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且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采用集束化护理,能够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儿p(O2)、SaO2与pH水平改善,家长认可度、满意度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小儿重症肺炎;血气指标;应用价值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in Severe Pneumonia in Children and the Evaluation of Its Impact on the Levels of p (O2), SaO2, and pH Zhu Xia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Honghu People's Hospital, Jingzhou, Hubei 4224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 pediatric pneumonia and its impact on P (O2), SaO2, and pH levels in children. Method: A sample of 80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admitted between March 2017 and March 2018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40 cases, routine care)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cluster c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post treatment levels of p (O2), SaO2, and pH were compared. Compar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of parents. Resul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p (O2), SaO2, and pH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luster nursing for pediatric pneumonia can ensur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 (O2), SaO2, and pH levels in children, and achieve ideal parental re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Keywords: bundled care; Severe pneumonia in children; Blood gas indicators; Application value 小儿重症肺炎是以小儿肺炎疾病发展为基础,临床文献报道指出在小儿肺炎中约有10.0%的患儿最终可发展为小儿重症肺炎,较小儿肺炎,小儿重症肺炎对于临床护理要求更高[1]。集束化护理是将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整合,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护理方案以解决某种临床问题和困难。集束化护理在多种疾病干预中显示了优越性,符合肺炎患儿护理需求。集束化护理能够保证小儿肺炎各项护理措施有据可依,科学指导临床行为,其应用为小儿肺炎的治疗护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综合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其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重症肺炎,依据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性18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年龄(3.1±0.8)岁。对照组:男23例、女性17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年龄(3.2±0.9)岁。其中重症肺炎患儿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对于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统计软件分析显示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前p(O2)、SaO2与pH水平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肺炎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过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患儿。(2)6岁及以下患儿。(3)具备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指征患儿。(4)临床资料完整可靠患儿。(5)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 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疾病患儿不予纳入。(2)合并其他呼吸系统、肺部疾病患儿不予纳入。(3)临床资料不完整、缺失患儿不予纳入。 1.2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及时采取常规治疗,改善患儿通气状态,注重呼吸道管理,合理选择光谱抗生素药物对患儿出现的感染进行预防,使患儿个体差异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平喘药物,对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对照组常规护理,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要求实施常规护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支持对症治疗护理等。 观察组集束化护理,方法为:(1)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并查阅国内文献资料,确定出典型的护理问题,并提出护理措施;(2)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护理,综合不同患儿头围大小、年龄等合理确定鼻塞,保证符合患儿需要,然后将鼻塞与鼻前庭有效连接和固定,连接前需要将相关分泌物处理,初始阶段氧浓度控制在50.0%-70.0%,氧流量设置为6L/min-9L/min,呼吸末分压控制在3-6cmH2O,吸氧期间做好血气指标检测,依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参数,在症状消失,病情控制后改为普通面罩吸氧;(3)体位护理,辅助患者头部抬高,约为25°左右,在患儿吸氧期间密切关注氧气管道变化,保证密封良好,吸氧通畅,调整湿化器参数,能够吸氧管中存在的冷凝水及时清理;保持患儿处于平静状态,相关护理操作应避免出现声响,视情况可给予部分患者镇静剂;(4)呼吸道护理,通过口腔护理,采用侧卧位进行体位护理,减少患儿咳嗽可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自行咳痰、深呼吸锻炼,使用祛痰药物或者雾化吸入方法等确保患儿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每日4次,翻身1次/2h,翻身同时视患者情况采取拍背,吸痰等操作,必要时使用振动排痰仪器辅助[2];(5)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表现出发绀、气促患儿需要及时给氧,常规鼻导管给氧,明显缺氧患儿实施面罩给氧;呼吸衰竭患儿则需要采用人工呼吸器,吸氧期间注意导管通畅以及缺氧的缓解情况。(6)并发症预防护理,针对重症肺炎患儿可能出现的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进行预防。密切观察患儿状态并识别并发症危险征象,及时处理。如患儿存在烦躁不安、气喘、心率加快、肝增大等表现需及时进行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处理[2]。(7)环境管理,为患儿营造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调节温度、湿度在小儿治疗和康复的适宜范围内,保持适当的光照。定时消毒、清洁病房内环境,控制病房内探视人员数量和病区人员流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加重患儿病情。(8)家长健康教育。将患儿家长纳入护理,告知其患儿治疗中注意事项,家长需要配合之处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既往相关病例的介绍帮助家长建立信心,让其明确良好的心态对患儿的积极意义,更好依从护理人员配合护理,共同对患儿进行约束、管理,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告知家长自身情绪对患儿潜在的影响,督促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儿和治疗,协同减轻患儿不适感。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患者治疗效果;(2)患儿治疗后的p(O2)、SaO2与pH水平。(3)家长护理满意度,家长根据护理效果、效率和服务态度选择100分之内的整数分,对应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60-84分)、不满意(0-59分)中对应等级,总满意为非常满意、满意的总占比。 1.4评价指标 综合患儿临床症状结合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具体有:(1)显效:临床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前后指标改善率超过90.0%;(2)有效:临床相关症状部分消失,治疗前后指标改善率在30—89.0%;(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前后指标改善率不足30.0%[3]。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SPSS20.0,治疗效果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p(O2)、SaO2与pH水平用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儿综合护理效果对比[n(%)]
2.2治疗后相关指标对比 在治疗后的p(O2)、SaO2与pH水平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儿治疗后相关指标对比(
2.3 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因素导致的小儿肺部炎症性疾病,由于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容易受到感染侵袭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出现肺炎症状。肺炎患儿以发热、气促、咳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常见诱因,需要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对症治疗。由于小儿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仅靠治疗可能存在诸多问题,患儿依从性较差,难以真正提高其治疗效果和通气功能,不利于患儿获得理想的预后。因此,在小儿肺炎治疗中配合何种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本文研究中针对不同病情程度的肺炎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5%),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p(O2)、SaO2与pH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集束化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效果极好[4]。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较好与使用的集束化护理有着直接关系。集束化护理过程中能够根据患儿特点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从而帮助患儿处理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集束化护理方法具有综合性与诊断性特点,同时能兼顾理论和实践。依据患儿治疗中常见问题采取护理对策,如保证病房内空气流通以及呼吸道护理等能够帮助患儿改善通气状况,加速体内二氧化碳释放,帮助患儿快速提高血氧饱和度。多种护理措施的综合使用能够兼顾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以及肺部指标[5]。相较于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体现了多种优势,该护理模式将多种可行、经过验证的护理措施整合应用,保证了护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集束化护理能够弥补常规护理的诸多不足,有研究将该模式应用于小儿肺炎患儿中,发现护理后患儿各项功能显著改善,有助于协同促进疗效提升。该护理模式制定的方案更满足小儿的身心特点,兼顾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最大化发挥护理干预的收益[6]。 护理满意度是一项能够侧面反映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可判断一项护理措施是否适宜在临床广泛推广。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超过90%,体现了集束化护理提高了小肺炎患儿护理质量。与此同时,集束化护理能够减轻患儿症状,有助于提升患儿身心舒适度,适宜在此类患儿中应用。通过集束化护理,患儿通气功能有所改善,症状减轻,家长感受到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对护理方案的落实较为认可,易于该护理模式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提高小儿肺炎治疗效果,促进患儿p(O2)、SaO2与pH水平改善,可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凤鸣,唐梦琳.集束化护理在小儿ICU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4):141-144. [2]李纪兵,邱镜.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251-252. [3]刘洪霞.小儿肺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意义评析[J].当代医学,2016,22(23):76-77. [4]黄立勤.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进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7):298-299. [5]延春红.54例小儿肺炎临床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9):160. [6]张新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J].内科,2015,10(02):271-273.
|
![]() 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6-1685 CN 44-1755/R 地址: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论文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可采用 在线投稿 方式 (注:严禁一稿多投!!!) 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文责自负,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如有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刊编辑部调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