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长、主编 肖风华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7-1958 CN 44-1755/R 地 址 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
循证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约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钟娜娜 仇静通讯作者 赵俊颖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盐城224006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而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卒中;神经功能;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R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1958(2023)16-0067-03 脑卒中疾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病患者的疾病发展迅速、病情较为严重,在院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期间容易合并发生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1]。近年来,临床护理模式在不断改变,其中循证护理模式主要围绕患者展开,以患者价值为取向,是一种基于临床经验、研究结果而展开的护理模式[2-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干预效果,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常规组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19~94岁,平均年龄(50.02±3.15)岁。研究组中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龄20~94岁,平均年龄(50.62±2.0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 纳入标准:(1)患者均自愿参与报告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2)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的西医诊断标准;(3)实验报告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者;(2)依从性较差者;(3)存在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1.2.1对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为患者营造干净、整洁的治疗环境;治疗期间严格监测患者各项体 征指标,并遵医嘱为其提供相应护理操作等。 1.2.2对研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 1.2.2.1成立循证小组创建护理小组,组内包含护士长、护理人员等人员。由护士长组织组员接受循证 护理模式内容培训,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接受考核。 1.2.2.2创建循证问题组员需详细掌握脑卒中疾病的病因、治疗流程、护理重点等内容,并明确循证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可知,共含有神经功能问题、运动功能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心理问题等。 1.2.2.3循证支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或知网、维普等各大数据库等途径,结合循证问题及临床实际经验,进一步完善护理模式,改进循证护理计划。 1.2.2.4循证护理计划 1.2.2.4.1情绪干预多数患者会合并存在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其预后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精神状态,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心理状态及产生原因,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 1.2.2.4.2认知及语言护理组员需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心理情况、家庭、意识、认知等,根据评估结果为其制订相应的干预方案。其中,认知方面干预可通过视频、画册、口头等多种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记忆训练。语言方面的干预则可通过训练言语功能,即指导患者先从词语开始逐步过渡至短句,每次训练时间为15~30min,3~4次/d。 1.2.2.4.3运动干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床上被动肢体及关节运动;待患者意识清醒后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可适当增加运量时间或运动强度;保证每次训练时间为15min,2~3次/d。 1.2.2.4.4生活能力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结合康复护理原则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以培养患者独自生活能力,如鼓励患者独自进行上厕所、穿脱衣服、爬楼梯等日常活动。 1.3观察指标 1.3.1应用NIHSS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总分为42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3.2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共分为非常满意(85分以上)、满意(70~84分)、不满意(69分以下)三个等级。 1.3.3应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SAS量表的临界分值为50分,SDS量表的临界分值为53分;两个量表的分值越高代表患者 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3.4应用SF-36生活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涵盖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等内容,总分为100分,分数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7.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 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x±s),分]
2.4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x±s),分]
3讨论 脑卒中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由于脑部血管出现堵塞或血管突发爆裂而导致机体脑组织出现损伤,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临床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约占脑卒中疾病的60%~70%。此外,引起此病的因素众多,包括饮食行为、心理情况等,且与运动情况、用药情况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性,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和影响。因此,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期间配合实施科学的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5]。常规护理模式多关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结果,但缺乏对患者肢体恢复、心理等层面的重视,无法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而循证护理模式则建立于循证医学基础上,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落实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整体护理质量。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生理反应会牵连患者的心理状态,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可影响患者病情、预后效果,同时不利于患者各功能的恢复进程[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面心理,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循证护理模式能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正确的认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樊霞,陈玲.循证护理在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1):137-139. [2]高艳,刘悦,魏婷婷.基于循证护理的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5):692-695. [3]舒卫群,吴巧飞,季炜慧.循证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1):104-105. [4]蒋碧微,蔡敏慧.基于循证护理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过程敏感指标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7):2590-2593. [5]陈茜.循证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1,45(10): 1063-1064. [6]符灵.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Fugl-Meyer评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2):164-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