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小军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8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9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病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肝病护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958(2023)16-0079-03 肝病类型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是一类风险较大的临床常见疾病,故临床需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系统,是身体重要器官之一。据大数据统计,肝脏会出现约500种以上的化学反应,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分泌[1],并转化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能量,是储藏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器官。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肝病[2],其中乙肝属于世界性传染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HBV感染者总人数已超过2.8亿,且我国是乙肝高发区域,现有3000万左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每年有400万患者死于HBV。肝病的临床表现以疲惫、困乏、食欲不佳为主,且部分患者会合并有腹胀、不适感、恶心想吐、厌油、肚胀、黄疸、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发黄、发烫、头昏、耳鸣、面色暗黄等症状。肝硬化患者除肝炎症状外,还可发生肝腹水、腹腔血管曲张、全身水肿、尿少、肝掌、蜘蛛痣等情况。对此,临床需尽早发现肝病,即在医院接受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肝脏B超等检查手段,以明确疾病情况,便于后续治疗的开展。现有肝病研究与调查显示,肝病的临床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之势,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会加重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3]。对此,本研究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58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7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30~60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 性。 1.2方法 1.2.1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协助患者完成身体检查;在医生指导下为患者实施护肝治疗;向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医疗知识的教育指导,以提高他们对疾病、治疗相关知 识的了解,促进患者康复。 1.2.2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 1.2.2.1基本护理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期间应保持礼貌、热情、文明,给予患者充分尊重,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总结、积累护理经验,观察并掌握患者实际情况,以便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1.2.2.2心理护理肝脏疾病在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当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很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强化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以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依据,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聆听患者的诉说,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用谈话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 合理要求,赢得患者的信赖,这对构建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很大帮助,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可以舒缓消极情绪,使其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最佳的状态,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同时,护士运用成功治疗事例,对患者进行激励,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在进行交流的时候,护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仪态,要面带微笑,说话要亲切,态度要真诚和蔼,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出现嫌弃、避讳等行为[4]。 1.2.2.3膳食护理叮嘱患者避免进食高卡路里的食物;建议患者多进食含脂肪、糖的食品;蛋白质类食物可选取豆腐、瘦肉、鱼类、虾等食品,促进肝细胞恢复与新生;多进食水果、青菜,以满足机体所需营养。 1.2.2.4病房环境卫生保证病房整洁、病房氛围良好,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促使其保持心情愉快;保持室内通风,或在病房内摆放绿植,增加生机;定期对病 房进行消毒,可选用室内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1.3观察指标 1.3.1应用WHO生活质量简表(QualityOrgani-zationofLife,QOL)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6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好。 1.3.2应用SAS量表、SDS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x±s),分]
2.2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x±s),分]
3讨论 个性化护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患者实际状况为依据,遵守个体差异的原则,从生理、心理、精神等多个角度出发制订护理方案,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等特点[5]。在肝脏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方式,包含饮食强化指导,即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饮食习惯等为其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通过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重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增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信心,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负面情绪。个性化护理在肝病患者护理领域的应用可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在身 体、心灵等层面均满足了患者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劳绍贤.肝病临床治疗思路浅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1):1-3. [2]康忠德.76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用药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31):126-127. [3]柳春燕,邓放.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0(6):791-794. [4]陈晓旦.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9):2846-2848. [5]吴梦帆.肝病护理过程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0):328,330. |
![]() 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6-1685 CN 44-1755/R 地址: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论文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可采用 在线投稿 方式 (注:严禁一稿多投!!!) 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文责自负,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如有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刊编辑部调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