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对预防高危药物外渗的临床效果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对预防高危药物外渗的临床效果 范艳梅 长江航运总医院 湖北武汉 430015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对预防高危药物外渗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8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每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高危药物外渗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安全性。 【关键词】优质护理;高危药物外渗;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7-1958(2023)16-0082-03 神经内科患者主要通过静脉输液方式接受治疗,而在应用高危药物行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应根据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的实际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调节输液速度,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1]。应用高危药物行静脉输液期间若发生药物外渗,会对局部组织形成刺激、损伤,多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并存在感染的风险。高危药物外渗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同时会增加患者痛苦[2];而高危药物外渗引发的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也会影响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的态度,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抵触情绪,不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3]。神经内科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以预防高危药物外渗为目标落实针对性护理干预,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保障静脉输液的安全、顺畅,能减轻高危药物的不良刺激,并能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8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6.14±5.91)岁。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33~85岁,平均年龄(56.70±5.8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 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认真核对药物信息(药名、剂量、有效期等),并掌握药物的药理性质、副作用、配伍禁忌等情况。治疗用药期间需严格执行静脉输液医嘱,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对相关医疗物品进行消毒操作。静脉输液期间需加强观察巡视,并仔细检查患者的穿刺部位;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状态,询问患者感受,确认其有无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适当调整患者休息体位,避免穿刺部位受到刺激或损伤。针对已发生的高危药物外渗及相关并发症需及时采取对症处理,即立即停止输液,拔除穿刺针后在穿刺部位按压敷料,通过采取热敷、湿敷(硫酸镁)等手段缓解患者红肿、疼痛等症状。 1.2.2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 1.2.2.1风险评估应用高危药物行静脉输液治疗期间,需对药物外渗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回顾分析以往高危药物外渗的具体案例,分析发生原因多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不足、风险意识薄弱所导致,继而容易出现操作上的失误或差错,临床表现为留置针不规范固定,在关节部位穿刺、输注时机不恰当等。此外,护理人员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也会增加高危药物外渗问题的发生风险;患者血管条件较差,也会增加发生高危药物外渗的风险;部分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继而不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往往也会增加药物外渗的风险。 1.2.2.2规范化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静脉输液护理、高危药物外渗的防治。指导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高危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了解高危药物的类型、药物性质、副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指导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技术训练,协助其掌握标准、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实际发生的高危药物外渗案例为警示,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更严谨、细致地开展临床操作、巡视观察,从而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规范性,以期降低高危药物外渗问题的发生风险。 1.2.2.3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结合神经内科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评估患者实际病情,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向患者介绍静脉输液治疗方案,说明应用高危药物治疗的目的、预期疗效,同时告知患者用药期间的风险,强调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配合要点。此外,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实际感受;关注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情绪变化,针对出现负面情绪的患者需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防治高危药物外渗的有效方法,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同时减少患者对高危药物外渗及相关并发症的恐惧,促使其以平和、冷静的心态面对疾病及治疗。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相应指导,或协助其通过阅读书籍、听音乐、与他人交谈、品尝美食等途径调整自身心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静脉输液治疗。 1.2.2.4高危药物外渗防治加强对患者穿刺部位的防护,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其受到污染;为患者变换体位姿势时需注意保护穿刺部位。静脉输液过程中需将患者远端肢体抬高,并询问或检查患者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确认是否存在高危药物外渗的现象。针对已发生的高危药物外渗情况需制订应 急处理方案,妥善准备相关医疗物品及药物。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共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小组总例数×100%。 1.3.2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情况。 1.3.3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共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总依从性=(优例数+良例数)/小组总例数×100%。 1.3.4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分值越高 代表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两组患者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n(%)]
2.3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2.4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比较[(x±s),分]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给药途径,药物可经由静脉输入体内。静脉输液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状态、病情变化,以了解药物治疗效果[5]。同时,警惕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风险因素,加强对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预防,避免出现药物外渗,从而对周围组织形成刺激、损伤,甚至导致局部坏死[6]。 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治疗风险,还会引起患者身心不适,导致其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7]。因此,临床在应用高危药物行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以预防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保障治疗安全性。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一方面与护理人员的操作失误、管理疏漏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受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若出现操作失误,则会增加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风险,并会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8]。 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应先进行风险评估,以实际案例为参考,明确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寻找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做出针对性改进。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强化其风险意识,进而减少操作失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的发生。加强对患者的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准确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9]。为了让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则需对其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的认知水平,明确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此外,通过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可合理调整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情绪,帮助患者以良好心态面对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开展优质护理对于预防高危药物外渗具有积极有效的影 响,充分保障了治疗的安全性,促进了患者的良好恢复。 参考文献 [1]黄湘琳,曹芳,邹星乐.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用于预防静脉炎及高危药物外渗的护理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8):82-84. [2]朱洁琼,欧阳英,李瑞娥,等.根因分析法在患者高危药物外渗预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7):126-128. [3]赵真真,李金萍.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 19(2):129-130. [4]王运平,邬燕慧.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6):2744-2746. [5]袁守菊.干预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09-210. [6]魏静.预防性护理对血液科静脉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6):82-85. [7]孙秋月.白血病患儿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9):140. [8]陈锦花,禤美群.水胶体敷料贴敷与50%硫酸镁湿敷对药物外渗性静脉炎护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4):174-175. [9]杨晔楠.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静脉输液患者预防药物外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207-208. |
![]() 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6-1685 CN 44-1755/R 地址: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论文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可采用 在线投稿 方式 (注:严禁一稿多投!!!) 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文责自负,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如有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刊编辑部调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