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运动在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中的应用抗阻运动在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中的应用 德州市立医院 老干部病房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选择抗阻运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抽签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抗阻运动。比对肌肉力量、肌肉质量、跌倒效能、运动能力、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肌肉力量、肌肉质量、跌倒效能、运动功能、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实行抗阻运动,可通过健康指导、规律性训练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以及代谢,恢复运动功能;其采用的单腿支撑、握力器、下肢抗阻等训练方法,能增加肌肉力量,延缓疾病发展,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增强护理效果,达到运动目标,并且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肌少症;抗阻运动;危险人群;肌肉质量;跌倒效能;运动功能 Zhang Haihong Retired Cadre Ward of Dezhou Municipal Hospital, Dezhou Shandong, 253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esistance exercise on elderly individuals at risk of sarcopenia. Method: 80 high-risk individuals with sarcopenia in the elderl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3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by drawing lots,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esistance exercise. Compare muscle strength, muscle mass, fall performance, exercise abi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muscle strength, muscle mass, fall efficiency, motor fun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P<0.05). Conclusion: Resistance exercis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metabolism and Restoration Movement function through health guidance and regular training for elderly people at risk of muscle deficiency; The training methods used include single leg support, grip strength equipment, and lower limb resistance, which can increase muscle strength, delay disease development, maintain patient safety, enhance nursing effectiveness, and achieve sports goals. The application value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 Senile sarcopenia; Resistance movement; Dangerous population; Muscle mass; Fall efficacy; motor function 肌少症为一种骨骼肌含量下降、肌力或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与骨折、跌倒、死亡风险等存在相关性[1]。据调查[2],肌少症死亡风险是其他人群的4倍,患病率高达10%。由于老年肌少症患者饮食处于失衡状态,营养摄入不足,养成不好习惯;加以机体功能逐渐减退,造成运动障碍,影响其正常生活,增加痛苦,因此可选择运动干预,更好改善机体功能[3]。而目前常见的运动方式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运动2种;研究指出[4],抗阻运动的效果更好,能增加肌肉力量。对此,本文选择抗阻运动干预,并探析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2023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抽签分2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为23例、17例,年龄65~86岁,平均(70.89±3.68)岁;观察组男、女为25例、15例,年龄64~85岁,平均(70.56±3.6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为患者讲解疾病医学常识、治疗方法、日常注意事宜、饮食等内容,纠正错误认知,提高配合依从性。全面评估心理状态,针对负性情绪予以疏导、安抚等,或者通过转移注意力方式,稳定心理状态,减少抑郁、焦虑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抗阻运动:(1)建立:组建多学科团队,包含康复师、全科医生、老年专科护理人员等,均参与方案实行中;并收集患者资料,评估机体状态。(2)制定:依据检查结果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按照耐受力、接受程度等制定运动方案,将循序渐进作为原则,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抗阻运动计划;明确分工,定期抽查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解决,保障服务质量。(3)运动措施:①单腿支撑:保持站立,手扶椅背伸直背部,往侧面抬腿,并弯曲另一条腿,1s后慢慢放下,然后继续抬起弯曲腿部实行训练,反复5—10次,每次20min,每周2—3次;②握力器:选用20磅握力器,两只手各握50次,每周3—5次;③下肢抗阻:取坐姿,往前伸腿并弯曲足部,脚趾向上伸,维持1s后再用该方法训练另一条腿,反复15次左右,每日20min,每周5次;④举哑铃:使用4—5kg的哑铃,每次20下,每日5—10次,每周3—5次;⑤弹力带抗阻:选择5磅黄色弹力带,每次3—4个动作,单次训练动作不可超过2个部位,每个动作完成12次,若可以轻松完成任务可在下次训练时改用其他颜色的弹力带;⑥下肢离心抗阻:采用站立姿势训练,在身旁放椅子并固定,在医护人员帮助下把可承受的重物固定在脚踝,腿伸直并慢慢抬起,维持1s后换另一条腿,反复训练10次;⑦股四头肌收缩:每次5—10min,每日2次,每周3—5次。(4)平衡性训练:在抗阻运动的同时要锻炼患者平衡性,例如,靠墙站立,身体保持直立,两脚分开和肩部同宽,双腿慢慢下蹲并保持30s等。运动强度则根据患者检查结果、体征指标水平决定,每周监控一次心率指标,保障安全。 1.3 观察指标 (1)测量肌肉力量(5次坐立试验时间、握力)以及肌肉质量(骨骼肌指数、总肌肉量)[5]。 (2)采取FES量表评估跌倒效能,包含室外活动、室内活动;采取GLFS-25量表评定运动功能,包含日常照料、社会活动等[6]。 (3)比较护理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肌肉力量及肌肉质量 护理前两组肌肉力量及肌肉质量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水平均优(P<0.05)。见表1。 表1两组肌肉力量及肌肉质量对比(±s)
2.2 FES、GLFS-25评分 护理前两组FES、GLFS-25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优(P<0.05)。见表2。 表2两组FES、GLFS-25评分对比(±s,分)
2.3护理满意度 两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P<0.05)。见表3。 表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我国是老年人口增速最快、数量最多的国家,肌少症又称肌肉减少症,是老年人面临的关键问题[7]。肌少症被认为是一种退行性疾病,60岁以上老年发病率20%左右,因此属于危险人群;其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包含跌倒风险、认知障碍、死亡风险等,因此要深入了解肌少症防治,尽快恢复肢体功能[8]。 常规护理通过改善机体内部状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控制病情发展,但仍然缺乏管理、全面性等,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未得到提高,导致患者康复受到影响,甚至延长疗程,增加各种风险,不能很好维护患者生命[9]。 抗阻运动是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重视疾病带来的危害,加深自身认知水平,从而实行规律性的抗阻训练,加速骨骼肌血液代谢及循环,改善躯体功能,提升生活水平。其采取的单腿支撑、握力器、下肢抗阻、下肢离心抗阻等措施,可以加快功能障碍康复速度,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更好提升肌肉力量,改变骨骼肌功能,达到运动训练目标,保障预后结局。 本结果说明,观察组肌肉力量、肌肉质量、跌倒效能等均优(P<0.05)。这得出,抗阻运动能改变肌肉数量降低速度,提高器官敏感性以及大脑皮层分析、处理能力,改变身体对姿势的控制与调节,进一步改变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对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实行抗阻运动,可通过健康指导、规律性训练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以及代谢,恢复运动功能;其采用的单腿支撑、握力器、下肢抗阻等训练方法,能增加肌肉力量,延缓疾病发展,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增强护理效果,达到运动目标,并且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同林,麦浩添,刘俊华,等.观察运动康复疗法对尿毒症肌少症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9,14(9):188-190. [2]陈娟,侯晓俊,冯文化,等.家庭远程锻炼指导在社区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 2022,34(1):163-165. [3]郝瑞瑞,王欢,王海燕,等.老年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与NAFLD的关系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19(15):1588-1591. [4]王素素,李丽凤,张一民.运动干预老年人肌少症近10年研究进展及国际热点可视化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26(14):2223-2230. [5]冯臣,欧阳柳青,王梅.抗阻运动对老年性肌少症的改善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 2021,30(10):1044-1047. [6]赵莹楚,王小蕊,葛政卿.阶段性功能锻炼与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42(8):1875-1878. [7]李雪,单岩,蒋婷婷,等.抗阻运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肌少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21,35(4):643-647. [8]屠卫东,翟振威,乔续霞,等.维生素D联合抗阻运动在老年肌少症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 2022,34(6):818-820. [9]董欣,莫懿晗,王秀华,等.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肌肉量,肌力和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 2021,21(8):1190-1195. |
![]() 主管单位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广东《临床护理研究》 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46-131 标准刊号 ISSN 2096-1685 CN 44-1755/R 地址: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社 论文投稿邮箱: lchlyjzz@163.com /可采用 在线投稿 方式 (注:严禁一稿多投!!!) 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文责自负,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如有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刊编辑部调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