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医药卫生杂志【唯一官网】
医药卫生杂志
Y I   Y A O   W E I   S H E N G

主       管: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       办: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国内刊号:CN 50-9205/R 国际刊号:ISSN 1671-5535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
期刊介绍
ABUIABAEGAAg0v6fugYoyLjV5AMwggg4ugo

主管单位: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出版单位: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总        编: 车东林

电        话: 023-63416211

联系邮箱:yywszzsbjb@yeah.net

地        址: 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

           18 号上丁企业公园

邮         编: 401121

国际刊号: ISSN 1671-5535

国内刊号: CN 50-9205/R

法律顾问: 闫 军


本刊声明

         本刊版权归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所有。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均视为作者同意刊载以及同意在本刊合作的数据库及互联网站传播。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

瑞马唑仑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瑞马唑仑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 霞   张 敏
通海骨伤医院麻醉科,云南 玉溪 6527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全身麻醉诱导时运用瑞马唑仑价值。方法:选取入院治疗时间于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的骨科老年手术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一般麻醉诱导、瑞马唑仑麻醉诱导,进而展开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认知功能影响的观察。结果:T1、T2心率与平均动脉压相比实验组数据更佳(P<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次数更少(P<0.05);苏醒后10分钟、30分钟MSSE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水平更高(P<0.05)。 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可运用瑞马唑仑,以促进麻醉质量的提升,且不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带来明显负面影响。


关键词:老年骨科手术;全身麻醉;瑞马唑仑;麻醉恢复期;认知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且老年人在机体功能退化、骨质疏松等因素影响更容易发生骨折等骨科疾病[1]。通常手术的实施可快速解决骨折复位固定和改善关节功能,促进病人康复。但老年人因心肺功能和身体储备能力的下降,麻醉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对麻醉要求更高,风险也更大[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为老年患者麻醉、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手术结束后患者出现短暂或长时间内认知功能减弱,记忆力、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等降低,严重时可对个人日常生活能力和术后快速康复造成明显影响[3]。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手术治疗时需充分考虑麻醉药物带来的风险,不同麻醉方案对POCD的发生及程度可带来一定影响[4]。瑞马唑仑为新型超短效麻醉镇静药物,它通过作为y-氨基丁酸-a受体的正变构调节剂来产生镇静作用,其起效快,恢复迅速,对肝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它的高水溶性和通过组织中的羧酸酯酶代谢使镇静/麻醉快速起效,长时间使用后无明显蓄积,仍能迅速唤醒[5],且能够被氟马西尼快速逆转,这些特点使瑞马唑仑在理论上成为老年病人较理想的镇静药物[6]。瑞马唑仑在老年病人胃肠镜检查等短小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证实[7],然而其用于老年骨科患者全身麻醉诱导的效果尚有待探讨。文章就瑞马唑仑麻醉诱导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展开探究,以此为降低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寻求有效的麻醉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骨科老年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至80岁,BMI18~30kg/m2,心功能分级I~II级,ASA分级II~III级,入院治疗时间介于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40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指数、心功能分级、ASA分级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1)研究计入患者均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可耐受麻醉及手术;(2)手术前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排除标准:(1)呼吸或循环系统出现明显失代偿状况,有绝对麻醉禁忌;(2)既往存在认知功能异常者。

表1不同组别老年患者相关信息的对比情况[n(%)]/(±s)

组别

性别(男/女)

年龄(岁,±s)

BMI(kg/m2,±s)

心功分级比例(II/III)

ASA分级比例(II/III)

对照组(n=20)

11/9

69.32±5.51

23.36±2.07

13/7

5/15

观察组(n=20)

10/10

70.23±5.16

23.31±2.01

14/6

4/16

χ2/t

0.100

0.539

0.077

0.114

0.143

P

0.752

0.593

0.939

0.736

0.705


1.2方法

       对照组手术时采用一般麻醉方式,诱导时使用维库溴铵,使用剂量分别为1.5~2.5mg/kg、0.3~0.5μg/kg、0.05~0.1mg/kg。应用上述药物成功完成麻醉诱导工作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实验组麻醉时取瑞马唑仑运用,为0.1mg/kg,此外给予维库溴铵,其药物剂量分别为0.05~0.1mg/kg。

1.3观察指标

       麻醉指标:麻醉实施前(T0)、麻醉后3分钟(T1)、麻醉后10分钟(T2)、苏醒时(T3)两组患者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情况。麻醉安全性:麻醉后患者有无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动过缓情况等不良反应出现。认知功能:于手术前、苏醒后10分钟、30分钟以及60分钟分别应用/MMSE量表收集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量表总计分为30分,低于27分时认知功能存在明显异常。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对比相应时间节点的麻醉指标

      T1、T2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相比实验组数据更佳(P<0.05)。

表2不同麻醉方案对比相应时间节点的麻醉指标(±s)

组别(n=20)

T0(分)

T1(分)

T2(分)

T3(分)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对照组

74.25±2.25

87.58±1.92

66.39±2.23

72.64±2.31

70.83±1.31

78.28±2.21

74.68±1.54

86.14±2.25

实验组

74.36±2.27

87.87±2.01

68.36±2.26

75.28±2.39

72.84±1.33

80.95±2.12

74.71±1.58

86.93±2.15

t

0.231

0.700

4.162

5.328

7.334

5.849

0.091

1.703

P

0.818

0.486

0.000

0.000

0.000

0.000

0.928

0.092

表3 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的对比(±s)

组别(n=25)

能(分)

躯体功能(分)

物质生活(分)

社会功能(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65.25±1.87

74.58±1.92

68.39±1.23

79.64±1.63

69.83±1.31

78.28±2.21

66.68±1.54

78.14±2.25

观察组

65.36±1.27

85.87±2.01

68.36±1.26

87.28±1.39

69.84±1.33

86.95±2.12

66.71±1.58

85.93±2.15

t


20.308

0.085

17.832

0.027

14.155

0.068

12.516

P

0.809

0.000

0.933

0.000

0.979

0.000

0.946

0.000

表2 凝血功能的对比(±s)

组别

凝血酶时间(s)

纤维蛋白原(g/L)

凝血酶原时间(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21)

17.89±2.52

21.34±0.63

4.53±1.21

3.03±0.35

11.08±2.54

16.74±2.14

观察组(n=21)

17.86±2.56

22.63±1.13

4.54±1.23

4.14±0.61

11.11±2.58

13.32±2.03

t

0.038

4.569

0.027

7.233

0.038

5.313

P

0.970

0.000

0.980

0.000

0.970

0.000





2.2两组麻醉安全性的对比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次数更少(P<0.05)。

表3执行不同麻醉方案后两组麻醉安全性的对比[n(%)]

组别

低血压

恶心呕吐

心动过缓

总发生率

对照组(n=20)

2(20.00)

3(15.00)

1(5.00)

6(30.00)

实验组(n=20)

1(5.00)

2(10.00)

1(5.00)

4(20.00)

χ2

-

-

-

5.208

P

-

-

-

0.034

2.3两组认知功能情况的对比

苏醒后10分钟、30分钟MSSE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认知水平更好(P<0.05);苏醒后60分钟两组认知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

表4两组认知功能情况的对比(±s)

组别

手术前(分)

苏醒后10分钟(分)

苏醒后30分钟(分)

苏醒后60分钟(分)

对照组(n=20)

28.36±1.09

26.03±1.11

27.14±1.34

28.28±1.63

实验组(n=20)

28.27±1.06

27.51±1.05

28.16±1.37

28.32±1.67

t

0.397

6.498

3.570

0.115

P

0.692

0.000

0.001

0.909

3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容易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对其进行骨科手术治疗时,术中、术后容易合并呼吸、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术后恢复速度缓慢,在长期卧床的前提下,容易发生感染及深静脉血栓[8]。同时手术时麻醉也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一定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麻醉药物手术本身等有着密切关系,手术创伤和麻醉药物可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损伤认知功能[9]。麻醉药物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系统的活性,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部分麻醉药物可引起炎症反应,增加炎症介质的释放,激活微胶质细胞的免疫细胞,进而引发神经炎症反应,对神经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此外部分麻醉药物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增加自由基的生成,对细胞膜造成损伤[10]。

       老年人机体多个系统功能下降,心肺储备能力和抵抗力降低,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缓慢,老年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度增加,围术期病死率、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11]。且老年骨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容易发生POCD,降低记忆力、学习力、注意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快速康复的预期。因此临床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时,除了麻醉方式的选择,还应注重麻醉药物的使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T1、T2心率与平均动脉压相比实验组数据更佳(P<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次数更少(P<0.05);苏醒后10分钟、30分钟MSSE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水平更好(P<0.05)。由此可以通过使用瑞马唑仑进行麻醉诱导可以观察到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术后认知功能保护作用。在实施麻醉诱导时,这种药物能够有效稳定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从而提高麻醉质量,同时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瑞马唑仑在临床为一种具快速作用特征的短效催眠药物,能够迅速进行麻醉诱导,有助于缩减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且该药物的作用时间和催醒时间短,能够减少体内残留药物量,进而减少对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还有有国外研究报告指出,瑞马唑仑甚至可以较安全地用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手术麻醉中。瑞马唑仑生效时间快,作用时间短暂,应用于老年患者时能够精确控制麻醉深度和持续的时间;对于瑞马唑仑这一镇痛药物而言,其属阿片类镇痛制剂,具有迅速减轻疼痛和诱导麻醉的特性。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μ-阿片受体来产生药理效应。瑞马唑仑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特别是μ-阿片受体,来减轻疼痛和诱导麻醉。这种作用会影响神经传导,降低疼痛感知和意识状态。瑞马唑仑的镇痛作用可能伴随有一定的心血管效应,包括减慢心率并维持在稳定状态。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瑞马唑仑还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的收缩状态来降低血管阻力,进而降低平均动脉压。这种效应可能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瑞马唑仑具有快速作用和明显的镇痛效果,这对于这类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然而,需要谨慎使用,因为瑞马唑仑是一种强效的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精确控制剂量,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应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同时,瑞马唑仑的联合应用在麻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瑞马唑仑能够提供快速、安全且稳定的麻醉效果。其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调节作用相对可控,有助于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并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这种联合应用的优势在于综合利用各药物的作用机制,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为手术团队提供更可靠的工作环境,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

       综上所述,老年骨科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可运用瑞马唑仑,以促进麻醉质量的提升,且不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带来明显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段怡,王晓宇,高志峰,等.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程序性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39(1):34-38.

[2]陈清瑞,刘雨林,苏长生,等.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2):137-141.

[3]何欣,朱茂恩,刘畅,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瑞马唑仑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7):793-797.

[2] 胡贵,连志鹏,朱文涛.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的镇静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16(26):96-99.

[3] 胡光俊,蒋筱杨,汪刚,等.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镇静效果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3):238-241.

[4] 刘晓师,马月.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6-8.

[5] 张秋莹,李立明.瑞马唑仑复合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24):4517-4520.

[6] 何莹.瑞马唑仑对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早期恢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7):2949-2952.

[7] 张智安,雷国栋.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3):80-83.

[8] 邹冲,周灿,张程.瑞马唑仑联合环泊酚对老年骨科手术全身麻醉麻醉恢复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31):106-110.

[9] 陈佳,王俊伟.瑞马唑仑对老年外科手术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29(22):3254-3258.

[10] [13]罗宏丽,陶志国,刘会凤,等.瑞马唑仑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8):4406-4409.

李霞     1985年11月5日 云南省通海县   硕士研究生   副主任医师   骨科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