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出版单位: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总 编: 车东林 电 话: 023-63416211 联系邮箱:yywszzsbjb@yeah.net 地 址: 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 18 号上丁企业公园 邮 编: 401121 国际刊号: ISSN 1671-5535 国内刊号: CN 50-9205/R 法律顾问: 闫 军 本刊声明 本刊版权归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所有。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均视为作者同意刊载以及同意在本刊合作的数据库及互联网站传播。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 |
全凭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骨科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全凭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骨科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遵化市人民医院,河北唐山064200
摘要:目的:比较骨科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中全凭静脉麻醉与全凭吸入麻醉的效果差异,分析其对患者血糖水平、认知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以2022年8月-2023年8月住院的112名骨科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成两组56人。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认知功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在不同的时间点,两组之间的血糖测定值有显著的差别(P<0.05),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有显著的差异(P<0.05),并且在不同的时间点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骨科糖尿病病人中,不同麻醉方法对血糖、认知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吸入麻醉,对血糖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也更小。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全凭吸入麻醉;骨科糖尿病;手术麻醉 中图分类号:R473
0 引言 自新千年伊始,我国经济腾飞,民众的生活质量日益提升,病患者对于舒适化麻醉的需求也日渐增长。静脉全麻因其迅速起效、平稳诱导以及对环境低影响等特性受到青睐;该麻醉产品品质上乘,适用于各级别外科手术及各种无痛检查。在全身麻醉的实施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于手术的安全至关重要。对于骨科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麻醉选择,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我们的初步研究显示,糖尿病及术前血糖偏高的患者,其围手术期的死亡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还可能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吸入性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葡萄糖耐受力及胰岛素分泌,进而导致围术期血糖升高。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的麻醉危险性,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项研究,如采用全麻、乌司他丁和右美托咪定等,以寻求最佳麻醉方案。但是,迄今为止,对于骨科糖尿病病人的最优麻醉方法的研究还很少,且缺少全身麻醉方法间的随机对照研究。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中退行性病变较多,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种或几种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有外科适应证的情况下,应立即行外科手术。在临床中,腰椎外科术中出血量大,止血难度大;另外,患者还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并发症,容易造成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脑组织缺氧等,同时还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在麻醉恢复期还会因为疼痛而出现躁动、血压和心率的剧烈变化,这也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如何正确选用适宜的麻醉方式及用药,保障老年骨科病人的手术安全性,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将针对完全依赖于全身麻醉和完全依赖于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的疗效进行研究,比较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并发症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住院的112例骨科糖尿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成两组,每组56人。观察组由31名男性和25名女性组成。两组患者的年龄均为58~76岁,平均(68.15±5.42)岁;手术方式:3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22例行骨折治疗。对照组30名男性和26名女性。两组患者的年龄均为56-74,平均(67.49±5.13)。手术方式:3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24例行骨折修补术。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别(P>0.05),有可比性。该研究得到了医院的医疗伦理委员会的认可,所有病人都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病人都是由一支有多年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手术方式和同一术式基本一致,只是麻醉方法不同。具体方法为:①术后8小时禁水,8小时内不应用降糖药物,术前测量指端末梢血糖浓度,评价术中风险。②麻醉主管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咪唑安定0.04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0.2 mg/kg、丙泊酚乳液2mg/kg、面罩辅助呼吸3分钟。③常规插管,顺利完成后,按照相应的麻醉计划实施手术。两组的麻醉方法:观察组口服异丙酚乳液(同)4-12 mg/kg。对照组给予七氟烷1.6MAC吸入麻醉。在此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生命体征、术中刺激等情况,对给药速率进行动态调整。两组患者均采用保护性通气,在术中测血糖,当血糖高于11.1mmol/L时,首先以0.1µ g/(kg·h)为基础,然后继续以0.1µ 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同时记录胰岛素用量。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在术前30min、T1为启动时、T2为启动时、T3为启动2 h、T4为完成、T5为术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进行了对比。②对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进行对比分析。③对两组病人的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④以简单智能状况量表(MMSE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认知能力。MMSE是一种从0到30分的量表,它反映了患者的认知能力。 1.4 数据处理 本研究以SPSS 25.0为工具。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及 MMSE评分,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患者血糖值比较 Mauchly的球形检验结果为 P<0.05,不符合多元变异数分析之球状分布假定。各组之间的血糖测定值在各个时间点均有显著性(P<0.05),在各组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P<0.05)。(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间点患者血糖值比较(mmol/L,x±s)
2.2 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与心率、动脉压比较 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与心率、动脉压比较(x±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MMSE评分比较 Mauchly的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P<0.001,不满足球形分布假设,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各时间点的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0.05)。见表4。 表4 两组MMSE量表评分比较(分,x±s)
3 讨论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老人在没有重视的时候,就会出现骨折,这是因为他们的年龄比较大,所以会出现一些问题。现在,在医院里,老年人骨折病人一般都是采用外科手术,但大部分病人也有其他慢性病[1]。这样一来,手术的危险性就更大了。而且因为身体机能和恢复能力的降低,手术后的康复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2]。从这点来看,要想减少手术的危险性,就要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糖尿病骨科病人高血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风险、疗效和术后恢复过程。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部分病人在接受外科手术时,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切口感染和愈合不良,甚至导致组织坏死和循环障碍[3]。在糖尿病骨科病人中,麻醉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手术风险的角度来看,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会导致葡萄糖耐量降低,代谢率升高,而全麻的使用则会导致代谢异常,尤其是血糖升高。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在麻醉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胰岛素抵抗,因此需要根据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和血糖控制的目的来调节胰岛素的用量[4]。通过上述研究,阐明不同麻醉模式与代谢速率、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掌握不同麻醉模式下对胰岛素治疗的要求,筛选出影响最小的麻醉模式,对于保障糖尿病骨科病人的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静脉麻醉对葡萄糖浓度的影响较吸入麻醉小,且随着麻醉方法的不同,对葡萄糖浓度的影响也不同。项目拟从临床、动物和临床三个层面进行研究:1)全麻对胰岛素、糖代谢、胰岛素功能等的影响;2)两种麻醉方法的作用差异;3)吸入麻醉药对β细胞 ATP敏感钾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组病人的胰岛素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手术过程中,不同麻醉方法对病人的胰岛素需要有一定的影响[5]。在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没有明显的差别,说明这两种麻醉方法在心率和动脉血压方面的作用是相近的。有研究表明,与全身机能衰退的老年人相比,下肢骨折是很常见的,在骨科里也是很常见的。这主要是因为他的身体功能下降,导致他的骨骼出现了疏松[6]。因为大多数病人都是高龄的,所以在做手术的时候,医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病人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术中的麻醉方法也很重要,要根据病人的基础条件和术后的恢复效果来进行选择[7]。在护理效果这一点上,要求医务人员和病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向病人家属全面地分析病人的病情,并对病人术后的护理做好全面的解释。 但目前对全麻对其认知功能的近期影响及其神经认知损伤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而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提示:对骨科糖尿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提高对其认知功能的认识,提高对其认知功能的认识。七氟醚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吸入麻醉药,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不会产生药物蓄积[8]。但是,吸入性麻醉药需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循环,大部分药物都会被排出体外,这会对呼吸道造成一定的伤害,也会导致手术室内的空气污染,对医护人员的身体也有一定的影响[9]。近年来,完全依赖静脉麻醉在骨科外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异丙酚静脉麻醉,因其诱导快速稳定、代谢快速、深度可自由调整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物。本品能在人体内迅速扩散,40秒内就能入睡,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该代谢物经尿液排泄后34-60分钟即可被排泄,且与血浆蛋白有较强的亲和力,不易蓄积,安全性较高[10]。已有研究显示,丙泊酚在体内多个重要脏器均有保护效应,联合其他麻醉药能更好地改善丙泊酚的镇痛效果,减少病人的疼痛。 综上所述,在骨科糖尿病病人中,麻醉方法的选择对其血糖、认知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重要的影响,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的吸入麻醉,而且对血糖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 参考文献 [1]郑萌萌,潘天荣.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21):112-114. [2]代晶,李林通,张宁,葛卫红,毕艳,计成.医药护协作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及经济学评价[J].中南药学,2022,20(11):2689-2694. [3]官中华,陶军.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0):19-21. [4]吴楠.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7):137-139. [5]刘晓丽,翁剑花,王在霞.分析骨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9):137-140. [6]沈珍珠,李恒.回授法饮食管理对骨科糖尿病患者知识水平、营养状况及血糖的影响[J].健康研究,2020,40(06):624-626. [7]杨榕芳.间歇压力充气泵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18):187-188. [8]薛华.全程式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22):135-136. [9]黎荣明.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71-74. [10]李佳静,季方兵,郑曼,黄礼兵.全凭静脉麻醉与全程吸入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02):137-140. 作者简介:伟娜(1988—)女,汉族,河北遵化人,本科,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为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