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出版单位: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总 编: 车东林 电 话: 023-63416211 联系邮箱:yywszzsbjb@yeah.net 地 址: 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 18 号上丁企业公园 邮 编: 401121 国际刊号: ISSN 1671-5535 国内刊号: CN 50-9205/R 法律顾问: 闫 军 本刊声明 本刊版权归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所有。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均视为作者同意刊载以及同意在本刊合作的数据库及互联网站传播。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 |
人文护理结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平衡能力、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人文护理结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平衡能力、满意度的改善作用 谭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重庆400016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护理结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平衡能力、满意度的改善作用。方法:利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于2024年1月-2023年9月接收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给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文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BBS评分高于参照组,VSI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高于参照组的80%(P<0.05)。结论:人文护理结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前庭功能,并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该综合护理模式有望成为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并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文护理;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平衡能力;满意度 The Combination of Humanistic Nursing and Individualize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alance 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in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Patients: A Study by Tan Li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balance 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Methods: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grouping method, 100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4 to Sept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of whi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humanistic nursing.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BBS scor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VSI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98%,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0%) (P <0.05). Conclusion: Humanistic nursing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alance ability and vestibula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treatment process. This comprehensive nursing model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n important means of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nd is recommended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humanistic nursing; Personalized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alance ability; Satisfaction level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一种由耳石脱落引发的短暂强烈眩晕病症,常与头部位置变动相关联。虽然BPPV的诊断与治疗已趋成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可能经历平衡功能受损及生活质量下降[1]。鉴于此,除了采用有效物理疗法外,探索通过护理干预来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与提升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焦点。近来,人文护理模式因其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愈发受到关注。该模式注重满足患者的心理、情感与社会需求,旨在提供全方位、细致入微的护理,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2]。同时,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作为精准治疗手段,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定制训练计划,旨在实现最佳康复成果[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文护理结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平衡能力、满意度的改善作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24年1月至2024年9月接收的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参照组男15例,女35例;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42岁,年龄均值为(47.42±5.86)岁。研究组男22例,女28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62岁,年龄均值为(48.25±5.65)。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试验。 1.2 方法 参照组进行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初始评估:于训练启动前,康复师将对患者进行周详评估,涵盖平衡能力测试、前庭功能测试和步态分析等,旨在厘定患者之具体需求与训练起点[4]。(2)位置性训练:针对患者的特定状况,挑选适宜的复位手法(比方Epley复位术、Semont复位术等),并实施多轮反复操练,确保患者能熟练掌控并在家庭环境中自主执行。(3)平衡训练:利用平衡垫、平衡板、Bosu球等设备进行锻炼,内容涵盖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及动态平衡操练,旨在逐步强化患者的平衡调控技能。(4)眼动训练:执行注视稳定性训练与眼头协调性训练,包含追踪移动物体、阅读文字等活动,旨在优化患者的前庭-眼反射。(5)步态训练:在软垫、不平坦地面等不同地面上进行行走练习,以模拟日常生活中各类行走环境,从而提升患者的步态稳定性与安全性。(6)进阶训练:随患者平衡能力提升,训练内容渐增难度,引入头部运动、视觉干扰等复杂因素,模拟实际环境挑战。(7)家庭训练指导:为患者制定家庭训练计划,提供训练指导手册与视频,确保患者能在家中持续进行康复训练。(8)定期评估与反馈:康复师将定期对患者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9)教育策略预防:指导患者识别并避免可能触发眩晕发作的生活习惯与环境条件。 研究组在进行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人文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支持:因BPPV引发的焦虑、恐惧情绪需专业护理介入,一对一沟通以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并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与情绪慰藉。同时,组织小组讨论会,促进患者彼此分享经历与感受,实现情感共振及心理慰藉[6]。(2)健康教育:患者将接受有关BPPV病因、治疗方法、预防复发等知识的教育。教育内容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材料、视频讲解和互动问答等形式进行,确保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3)沟通与参与:促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阐述其需求与疑虑,护理团队应展现耐心,提供解答。此外,患者应被纳入治疗计划的制定过程,与其医疗团队协同决策,以提升其对治疗过程的掌控感与满足度[7]。(4)家庭支援: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解释BPPV的治疗过程和家庭成员可以提供的支持类型。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家庭护理和情感支持[8]。 1.3观察指标 (1)应用前庭症状指数(VSI)评估患者前庭功能,分值越高表明越严重;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分值越高表明平衡能力越好。 (2)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者对比数据应用软件SPSS 2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SI、BBS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VSI低于参照组,BB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详细记录于表1中。 表1两组的前庭功能和平衡能力比较(±S)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参照组满意度为80%,研究组满意度为98%,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详细记录于表2中。 表2 参照组与研究组满意度比较(n)%
3 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系一种特定型眩晕,其特征为瞬时且强烈之眩晕感,常因头部位置变动触发,如躺臥、转身或抬头动作。BPPV乃前庭系统疾病之最常见表现形式,全球影响数以百万计人口,尤其在中高龄人群中较为普遍。BPPV的发病机制与内耳的半规管相关,半规管是内耳负责感知头部运动及空间定位的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耳石(碳酸钙结晶)位于内耳的椭圆囊内部,并依附于毛细胞上,以此来监测重力与头部活动。但在BPPV患者的状况下,耳石可能会脱落并移至半规管,特别是后半规管。当头部位置变化时,这些耳石会移动并触碰半规管内的毛细胞,进而向大脑发送错误的运动信息,导致出现眩晕与平衡障碍。BPPV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此外,有头部外伤史、耳部手术史、患有其他前庭疾病的患者,或长期卧床者更易发生BPPV。BPPV的发作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内耳感染、耳石退化、头部外伤、耳部手术、耳内压力变化等。BPPV诊断主要依赖详细病史与体格检查,尤其重视位置性诱发试验,例如Dix-Hallpike测试。执行此类测试时,医疗专业人员会监控患者在特定头部位置变动后所表现出的眩晕及眼震现象(眼球快速、非自主移动)。一般而言,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并非必要步骤,除非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眩晕的病症。 BPPV的治疗手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耳石复位操作与前庭康复训练。其中,耳石复位操作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实施特定的头部及身体位置变换,以引导耳石归位至椭圆囊[9]。此类操作通常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执行,并在多数情况下能有效缓解症状。然而,鉴于BPPV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患者可能需接受多次治疗以控制病情。前庭康复训练,针对BPPV患者平衡功能障碍之治疗,旨在通过平衡与协调练习强化前庭系统适应性与稳定性。此类训练需康复师指导,患者需在家持续执行[10]。此法不仅能提升患者平衡能力,亦能增强其面对眩晕发作时的应对策略,降低复发可能性。在护理方面,人文护理的引入为BPPV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额外的支持。人文护理着重于对患者心理、情感及社会需求的关注,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情感关怀及家庭参与等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实施人文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与依从性,进而可能间接影响治疗效果。结合人文护理与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的综合干预模式,不仅聚焦于疾病的生理层面治疗,亦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与社会需求,彰显了现代医疗护理体系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此创新模式旨在透过全方位的诊疗与照护服务,显著提升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患者的康复进程,优化其生活品质,并增强对其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研究揭示,护理后,研究组VSI低于参照组,BB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参照组满意度为80%,研究组满意度为98%,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采取的人文护理结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及提升治疗满意度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本研究结果支持将这种综合干预模式作为BPPV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兴健,杜一,王郁,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七年大数据回顾分析[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24,22(1):23-26. [2] 谷李欣,马孝宝,金玉莲,等. 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24,22(2):207-210. [3] 王静,李琦.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再发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24,22(2):271-274. [4] 吕世鹏,王雅宁,石业华,等. 个性化前庭康复和耳石复位对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比较[J]. 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14):1138-1142. [5] 郑海峰,周琴双,金兰兰,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机器和手法复位疗效对比[J]. 中国现代医生,2024,62(12):14-18. [6] 周冬晓,陈博,周立辉. SRM-Ⅳ前庭功能诊疗系统对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J]. 武警医学,2024,35(6):467-469,473. [7] 张文,王漾,孙志超,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24,33(6):1124-1128. [8] 候艳丽,吉树红,郎卫要,等. 中医综合疗法对于伴发焦虑抑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探讨[J]. 内蒙古中医药,2024,43(2):41-42. [9]Kim C ,Sharkey J ,Slutzky C L , et al.Relief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n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using a myofascial induction in genu recurvatum patients: Case reports[J].Journal of Bodywork & Movement Therapies,2024,401531-1535. [10]Yang J ,Xiong G ,Lu H , et al.Residual dizziness characteristics of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Audiology & neuro-otology,2024, [11]Şahin T E ,Orhan E ,Tutar V , et al.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ensory Perturbations on Postural Control and Fall Risk in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Pati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2024,1-8. 谭琳,女,1990年6月, 民族:汉,籍贯:重庆忠县,本科学历,职位护士,职称初级.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康复训练护理 |